[实用新型]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7538.9 | 申请日: | 200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52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梅;窦光伟;薛大庆;王传忠;赵德山;张玉银;徐新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汶矿业集团汶南煤矿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27/02;B21B35/00;B21B15/00;B23D15/04;B23D15/14;B23D36/00;F15B15/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鲁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军 |
地址: | 271202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钢带 自动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钢带的轧制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适于煤矿巷道锚杆支护钢带加工用的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矿用W型钢带为双槽形钢带,其强度大,广泛用于巷道锚杆支护,支护巷道的顶板及两帮。W型钢带的加工,通常由钢带成型机、液压剪切机等设备独立加工完成。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矿用钢带加工设备工效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性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该装置能实现自动连续加工、剪切,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由钢带成型部、钢带液压剪切部、剪切自动控制装置、液压传动系统组成。钢带成型部、钢带液压剪切部、剪切自动控制装置三部分前后衔接、联为一体。
①钢带成型部:由多组上压辊和下压辊、上压辊和下压辊的轴承室、调节丝杆、轴承室固定架、底盘等组成。
②钢带液压剪切部:由油缸、剪刀的上刀口和下刀口、剪切机架组成。上刀口固定在油缸活塞杆上,下刀口固定在剪切机架上。刀口方向与压辊方向一致,下刀口与下压辊高度相适应。
③剪切自动控制装置:由换向器滑车、换向阀、钢带限位器、车轮、滑车固定螺栓、滑道等组成。换向阀为机动手动两用换向阀,装在换向器滑车上,其前面有作换向阀机动传动件的钢带限位器。钢带限位器与剪刀刀口的距离和钢带成品长度相对应。换向器滑车通过其车轮位于滑道上,可移动、并可由滑车固定螺栓固定于滑道上。
④液压控制系统:由电机、液压泵、手动换向阀、液压马达、机动手动换向阀、油缸等组成。液压泵由电机驱动,其进油口经过滤器与油箱连接;其出油口的输出油路,一路通过手动换向阀与液压马达连接;另一路通过机动手动换向阀与油缸连接;输出油路上还接有安全阀、压力表。液压马达的轴通过联接件驱动压辊旋转。输出油路的供油量大于液压马达的用油量、而小于液压马达与油缸的用油量之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为加工W型钢带的装置。输出油路的供油量大于液压马达的用油量而小于液压马达与油缸的用油量之和的要求,可以通过液压泵的选型达到,也可以通过可调节流阀达到。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①能实现自动连续加工、剪切,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加工速度快,加工成本低。可加工不同规格尺寸的钢带。
②钢带加工成型好,剪切面平整光滑、无毛刺。
③安全性能好。由于自动加工成型剪切,确保职工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即钢带成型部的结构示意图侧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图即剪切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钢带成型部的加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C剖面图、即加工的W型钢带的断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的液压传动系统图。
图中:1-钢带成型部、2-钢带液压剪切部、3-剪切自动控制装置、4-下压辊轴承室、5-上压辊轴承室、6-调节丝杆、7-底盘、8-油缸、9-剪刀上刀口、10-油缸箱体、11-剪刀下刀口、12-钢带限位器、13-换向器滑车、14-换向手把、15-换向阀、16-车轮、17-滑车固定螺栓、18-滑道、19-上压辊、20-下压辊、21-液压马达、22-W型钢带、23-油箱、24-过滤器、25-轴向柱塞泵、26-安全阀、27-压力表、28-手动换向阀、29-液压管路、3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3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矿用钢带自动加工装置的组成。主要由钢带成型部1、钢带液压剪切部2、剪切自动控制装置3,及其液压传动系统组成。前三部分前后衔接、联接在一起。本装置的具体构成如下:
1.钢带成型部1:包括机械部分和液压传动部分。
①机械部分:由底盘7、上压辊19、下压辊20、上压辊轴承室5、下压辊轴承室4、梯形调节丝杆6,以及轴承室固定架等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汶矿业集团汶南煤矿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汶矿业集团汶南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7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