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污染洗井采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6487.8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49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明;王杰林;张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杰林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43/00;E21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10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染 采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油井生产作业的采油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集采油和防污染洗井功能为一体的防污染洗井采油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采油作业现场使用的采油装置种类较多,但所有的采油装置在带泵洗井时均不具备防止地层污染的结构,并且作业工期长、产出液品质差、采收率低,进而极大地影响了采油公司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依据上述问题中存在的缺欠,为用户提供一种既能采油又能具有防污染洗井功能的新的采油装置。
本装置是由上接头(1)、油管接箍(2)、柱塞总成(3)、泵筒(4)、注水短接(5)、转换接头(6)、环空封堵装置(7)、油管接箍(8)、连接管(9)、扶正套(10)、过渡管(11)、泵固定凡尔总成(12)、转换接头(13)、油管接箍(14)、底阀凡尔总成(15)、油管短接(16)构成;其总体结构及相互连接关系如下:上接头(1)、注水短接(5)与油管接箍(2)通过油管螺纹联接;上接头(1)与泵筒(4)通过英制螺纹联接;注水短接(5)、环空封堵装置(7)与转换接头(6)通过油管螺纹连接;环空封堵装置(7)、连接管(9)与油管接箍(8)通过油管螺纹联接;扶正套(10)焊接于泵筒(4)上;过渡管(11)与连接管(9)通过油管螺纹连接;泵筒(4)与泵固定凡尔总成(12)通过英制螺纹联接;过渡管(11)、底阀凡尔总成(15)与转换接头(13)、油管接箍(14)之间通过油管螺纹联接;底阀凡尔总成(15)与油管短接(16)通过油管螺纹连接;柱塞总成(3)与其上侧抽油杆之间通过抽油杆螺纹联接。
下泵时当防污染洗井采油装置下放到适宜的位置后以合适的速度上提管柱使环空封堵装置(7)座封,柱塞总成(3)与其上侧抽油杆之间联接时应预留足够的防冲距。
本技术与已知技术相比较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工作可靠;2、它可在带泵洗井作业过程中有效地阻隔洗井液进入采层和地层,防止污染;3缩短作业工期,保证洗井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其中,1--上接头,2--油管接箍,3--柱塞总成,4--泵筒,5--注水短接,6--转换接头,7--环空封堵装置,8--油管接箍,9--连接管,10--扶正套,11--过渡管,12--泵固定凡尔总成,13--转换接头,14--油管接箍15--底阀凡尔总成16--油管短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整个防污染洗井采油装置采用组装式结构,自上至下由上接头(1)、油管接箍(2)、柱塞总成(3)、泵筒(4)、注水短接(5)、转换接头(6)、环空封堵装置(7)、油管接箍(8)、连接管(9)、扶正套(10)、过渡管(11)、泵固定凡尔总成(12)、转换接头(13)、油管接箍(14)、底阀凡尔总成(15)、油管短接(16)构成。其总体结构及组装过程如下:将扶正套(10)焊接于泵筒(4)上,将泵筒(4)与上接头(1)相连,依次连入油管接箍(2)、注水短接(5)、转换接头(6)、环空封堵装置(7)、油管接箍(8)、连接管(9),将泵固定凡尔总成(12)与泵筒(4)相连,将过渡管(11)与连接管(9)相连,再依次连入转换接头(13)、油管接箍(14)、底阀凡尔总成(15)、油管短接(16),最后将柱塞总成放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部设计了注水短接,洗井注水孔采用22个Φ12孔;泵筒与外层之间的注水间隙最小为单侧6mm,确保了洗井时整个装置具有足够的过流面积;中部设计了环型空间封堵装置总成,隔断了上侧环形空间(注水孔以上)与采油区域(地层)的连通,洗井注水时可有效地防止采层和地层的污染;底部配置了底阀(重球)凡尔总成,在采油时可完全打开,以确保足够的过流面积,洗井注水时可完全关闭,可有效地防止洗井液进入采层和地层。各部件间采用螺纹紧固联接,方便维修,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很方便的更换易损件,而主要部件可重复使用,这样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杰林,未经王杰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6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