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包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6384.1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梓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梓诺 |
主分类号: | A45C13/24 | 分类号: | A45C13/24;G08B1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4000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包 防盗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报警器,具体的是提包或背包用的提包防盗报警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更新,外出旅行和工作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多,人们手里几乎都拿有提包,背包或旅行包乘坐交通工具或出入公共场所,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然而社会上总有极其个别的人不思正道专干小偷的勾当,当在人多拥挤的场合,小偷会乘机作乱,打开人们的提包或背包的拉链盗取里面的钱财,这种现象缕缕发生。
目前社会上为了防盗业已制作出相应的防盗器具,例如防盗门,保险箱,防盗车等,但还不曾有提包防盗报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尚未有提包或背包防盗的报警装置而提供一种提包防盗报警器。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包防盗报警器,包括提包和报警器,所述提包为通用的上部装设有尼龙拉链的提包,其结构特点是:提包内侧面的下部设置一小兜,提包上部尼龙拉链的上下两边分别设置有金属线组M的两条金属线,两条金属线对应与报警器输出引线相连接;
所述报警器包括盒体及盒体内装有开关K、蜂鸣器BZ、电池E和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电池E的正极经开关K同时连接芯片U1的4脚和8脚及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芯片U1的6脚和7脚及电容C2的正端,电容C2的负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1的2脚与电池E的负极接线同为报警器输出引线,芯片U1的2脚输出引线连接防盗金属线组M的一条金属线,防盗金属线组M的另一条金属线与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防盗金属线组M的两条金属线之间并接电容C1;芯片U1的1脚接电池E的负极,5脚经电容C3连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1的3脚与芯片U2的电源正端连接,芯片U2的电源负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蜂鸣器BZ的两端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耗材少,报警器小巧玲珑,成本低廉,使用安全,能够有效的防止物品被窃。本实用新型适宜人们外出时装设贵重物品,携带极为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报警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提包防盗报警器,包括提包1和报警器2,所述提包为通用的上部装设有尼龙拉链的提包1,提包1内侧面的下部设置一小兜4,提包上部尼龙拉链6的上下两边分别设置有金属线组M的两条金属线,两条金属线对应与报警器2的输出引线7相连接;
所述报警器2包括盒体5及盒体5内装有的开关K、蜂鸣器BZ、电池E和控制电路板3,所述控制电路板3包括芯片U1和芯片U2;电池E的正极经开关K同时连接芯片U1的4脚和8脚及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连接芯片U1的6脚和7脚及电容C2的正端,电容C2的负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1的2脚与电池E的负极接线同为报警器输出引线,芯片U1的2脚输出引线连接防盗金属线组M的一条金属线,防盗金属线组M的另一条金属线与电池E的负极相连接;防盗金属线组M的两条金属线之间并接电容C1;芯片U1的1脚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1的5脚经电容C3连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1的3脚与芯片U2的电源正端连接,芯片U2的电源负端连接电池E的负极,芯片U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蜂鸣器BZ的两端相连接。
芯片U1的1、2脚输出为提包1的防盗报警器外接引线7,分别连接防盗线组M的两条金属线上,两条金属线装设在尼龙拉链6的上下两边,报警器2装设在提包1内侧下部的小兜4内。
芯片U1是时基集成电路芯片,采用的型号为NE555,它与电阻R1、电容C1、C2组成单稳态触发电路,平时没有人触及提包上尼龙拉链6的上下两边防盗金属线组M时电路处于稳态,即芯片U1的3脚输出低电平,报警芯片U2不工作,当小偷触及提包尼龙拉链6附近的防盗金属线组M的任意一条金属线时,人体感应电势输入给芯片U1的2脚一个负脉冲,单稳态被触发,芯片U1的3脚由原来的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使报警芯片U2获得电源而工作,输出使蜂鸣器发出报警声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梓诺,未经王梓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6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钻井的钻具输送装置
- 下一篇:碎粒焊接孔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