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梁柱悬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6313.1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永杰 |
主分类号: | A47G29/02 | 分类号: | A47G29/02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6300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梁柱 悬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梁柱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梁柱上悬挂重物,大部分方式都是在梁柱上打孔安装膨胀螺丝或打通孔再安装,一方面安装复杂,另一方面在强度上和美观上都对梁柱有所损害,因此在梁柱上如何快速安全地悬挂重物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梁柱悬挂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梁柱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柱悬挂装置包括两个L形件(1),连接两个L形件(1)的连接装置(2);L形件(1)上带有孔或圆环,连接装置(2)上两端带有钩状结构,连接装置(2)上两端的钩状结构与L形件(1)上的孔或圆环连接,之间能转动。
所述的L形件(1)分为与梁柱钩紧的A部分(101)和与连接装置(2)连接的B部分(102),B部分(102)长度与A部分(101)长度的比值范围为1到10。
所述的L形件(1)分为与梁柱钩紧的A部分(101)和与连接装置(2)连接的B部分(102),B部分(102)长度与A部分(101)长度的比值范围优选为1到5。
所述的L形件(1)为板状结构件,用铸造、冲压、注塑方法制造而成。
所述的L形件(1)为丝状结构件,用铸造、冲压、注塑方法制造而成。
所述的连接装置(2)为一套连杆,两端带有钩状结构。
所述的连接装置(2)包括连杆装置(201),宽度调节装置(202),调节螺母(203)连杆装置(201)的一端为钩状结构,并且头部带有一个大头结构,大头结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L形件(1)上的孔或圆环内径,连杆装置(201)的另一端带有螺纹,宽度调节装置(202)两端带有孔,孔的内径大于连杆装置(201)的带有螺纹端的直径,连杆装置(201)的钩状结构端穿过L形件(1)上的孔或圆环内孔,连杆装置(201)的带有螺纹端穿过宽度调节装置(202)两端的孔,并用调节螺母(203)旋紧连接。
所述的连杆装置(201)为2个。
所述的连杆装置(201)为一体或分体连接而成。
所述的L形件(1)的A部分(101)与B部分(102)之间的锐角夹角度数为45度到90度。
本实用新型的的工作方式为:
通过事先设定好连接装置(2)的长度,使L形件(1)与梁柱的两侧面紧密接触,重物吊装在连接装置(2)上,随着重物的下坠,L形件(1)与梁柱的两侧面压紧,摩擦力随重物的重量增加而相应增加,来克服重物的重力,使重物安全悬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梁柱悬挂装置,可以方便的在建筑物或车体内部的梁柱上悬挂重物,并且对梁柱本身不会有损伤。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梁柱悬挂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梁柱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梁柱悬挂装置包括两个L形件(1),连接两个L形件(1)的连接装置(2);L形件(1)上带有孔,连接装置(2)上两端带有钩状结构,连接装置(2)上两端的钩状结构与L形件(1)上的孔连接,之间能转动。
所述的L形件(1)分为与梁柱钩紧的A部分(101)和与连接装置(2)连接的B部分(102),B部分(102)长度与A部分(101)长度的比值为3。
所述的L形件(1)为板状结构件,冲压方法制造而成。
所述的连接装置(2)包括连杆装置(201),宽度调节装置(202),调节螺母(203);连杆装置(201)的一端为钩状结构,并且头部带有一个大头结构,大头结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L形件(1)上的孔内径,连杆装置(201)的另一端带有螺纹,宽度调节装置(202)两端带有孔,孔的内径大于连杆装置(201)的带有螺纹端的直径,连杆装置(201)的钩状结构端穿过L形件(1)上的孔,连杆装置(201)的带有螺纹端穿过宽度调节装置(202)两端的孔,并用调节螺母(203)旋紧连接。
所述的连杆装置(201)为2个。
所述的连杆装置(201)为一体。
所述的L形件(1)的A部分(101)与B部分(102)之间的锐角夹角度数为80度。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永杰,未经周永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63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杨氏弹性模量测量仪
- 下一篇:一种带旁通及自动报警功能的柴油预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