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玉米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4703.5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8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可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可维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D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400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割机,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不对行玉米收割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玉米联合收割机均采用先摘穗、后切割粉碎的方法,摘穗台按玉米种植的行距进行对行收获,如200410060477.5号申请所公开的该设备包含有台架、设置在台架前端的切割器和设置在台架后端的由一对间隙可调的对辊组成的摘穗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切割器与对辊之间的果穗输送器;在切割器后端设置有送禾底板,在位于切割器与对辊之间设置有送禾机构,由于各地玉米种植的行距不都相同,对行收获的困难较大,造成玉米收获机械适应范围小、工作效率低下,即使一种全幅式玉米收割机,称为不对行收割机,但其属于强制扶禾与强制分禾,应然是进行先摘后割,果穗损失多,效果差,扒皮效果差,秸秆不能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玉米收割机,它是首先将玉秆推倒,再切割,接着送至玉穗取棒扒皮器,在它的挤压下玉秆不断不碎从车体两侧的上部或下部排除,玉穗被扒皮后送至集穗斗。该机适合各种种植行距的玉米收获,工作效率高,不伤穗,不伤粒,不伤秆,利于玉秆资源再利用。
为达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收割机台架上至少设置一套:台架前上部的玉秆扶代器,台架前下部的玉秆切割器,台架中部的玉秆传送链,与其相配合的玉穗取棒扒皮器,台架中下部的玉穗提升链,台架上部的玉穗传送带和集穗斗。为配合各功能部件间协调运行,收割机台架上设有主传动轴,次传动轴,扶秆传动轴,农用小四轮机组动力轴与主传动轴间设有主传动链,主传动轴为将动力分别传递出去,其上设有玉穗提升链,将玉穗送至玉穗传送带上;设有取棒传动链带动变速箱,变速箱带动取棒扒皮器;设有次传动链带动次传动轴,次传动轴为将动力分别传递出去,其上设有切割器传动链,带动切割器;设有玉秆传送链,将玉秆送至玉穗取棒扒皮器;设有扶秆传动链,带动扶秆传动轴和下扶秆链,扶秆传动轴上设上扶秆传动带,上扶秆传动带通过轴轮带动上扶秆链。台架底部设有机架升降器,上扶秆链,上扶秆传动带,下扶秆链,扶秆传动轴共同组为玉秆扶代器,其扶代速度与玉秆传送链之比为1∶2-3。切割器是砂轮片或锯片或刀片。取棒扒皮器在台架上立式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不同的玉米地条件,不受行距限制,收割速度快,不伤粒,不伤秆,扒皮效果好,减少人力劳动,利于玉秆再利用,方便下茬耕种,利于水土保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扶秆链,2下扶秆链,3变速箱,4扶秆传动链,5切割器,6切割器传动链,7玉秆传送链,8取棒扒皮器,9玉穗提升链,10取棒传动链,11主传动轴,12主传动链,13玉穗传送带,14集穗斗,15四轮车体,16台架,17次传动轴,18次传动链,19玉穗传动轴,20上扶秆传动带,21扶秆传动轴,22机架升降器。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收割机,台架16上至少设置一套:台架16前上部的玉秆扶代器,台架16前下部的玉秆切割器5,台架16中部的玉秆传送链7,与其相配合的玉穗取棒扒皮器8,台架16中下部的玉秆提升链9,台架16上部的玉穗传送带13和集穗斗14。为配合各功能部件间协调运行,收割机台架16上设有主传动轴11,次传动轴17,扶秆传动轴21,农用小四轮机组动力轴与主传动轴11间设有主传动链12,主传动轴11为将动力分别传递出去,其上设有玉穗提升链9,将玉穗送至玉穗传送带13上;设有取棒传动链10带动变速箱3,变速箱3带动取棒扒皮器8;设有次传动链18带动次传动轴17,次传动轴17为将动力分别传递出去,其上设有切割器传动链6,带动切割器5;设有玉秆传送链7,将玉秆送至玉穗取棒扒皮器8;设有扶秆传动链4,带动扶秆传动轴21和下扶秆链2,扶秆传动轴21上设上扶秆传动带20,上扶秆传动带20通过轴轮带动上扶秆链1。台架16底部设有机架升降器22,上扶秆链1,上扶秆传动带20,下扶秆链2,扶秆传动轴21共同组为玉秆扶代器,其扶代速度与玉秆传送链之比为1∶2-3。切割器5是砂轮片或锯片或刀片。取棒扒皮器8在台架16上立式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可维,未经张可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7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 下一篇: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翻拍辅助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