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4538.3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9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建良 |
主分类号: | F24J2/06 | 分类号: | F24J2/06;F24J2/38;G05D23/20;E04F17/04;F24F7/06;C02F11/04;C02F3/02;C02F1/5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元艺 |
地址: | 110004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群落 综合 节能 环保 系统 | ||
1、一种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包括建筑物主体(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上配有光能采集装置及液体源;所述光能采集装置包括:光学采光镜组(9)及受热体(10);所述光学采光镜组(9)采集太阳光能并将其焦点落在受热体(10)上;所述受热体(10)内配有液体介质,其腔体通过传输管道与液体源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采光镜组(9)为凸透镜组或凹面镜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阳光自动跟踪系统;所述阳光自动跟踪系统包括太阳能面板(12);MCU、电机驱动部分、继电器控制部分、外部电机;所述太阳能面板(12)配于光学采光镜组(9)上;MCU读取太阳能面板(12)的空载电压经过运算后,将输出信号送到电机驱动部分的输入端;所述电机驱动部分输出的信号经继电器控制部分后最终作用于执行机构;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外部电机(62)、传动连杆(63)、长连杆(64)、短连杆(65);所述传动连杆(63)一端与外部电机(62)输出轴轴接,其另一端与长连杆(64)的端部轴接;所述短连杆(65)的一端与光学采光镜组(9)的中轴(66)固定配接,其另一端与受热体(10)轴接;所述中轴(66)与长连杆(64)轴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的立面上配有风道(1)、风口(4);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的上部设有发电装置(7);在所述风口(4)上配有采风机构(5);所述采风机构(5)的电力配送输出端口与发电装置(7)的输入端口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口(4)的上部配有风沿(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的窗口处配有自动感温窗及自动感温窗控制部分;所述自动感温窗包括窗轴(13)、与所述窗轴(13)配接的窗帘(14)及驱动电机(15);所述自动感温窗控制部分包括温度传感器、MCU及电机驱动部分;所述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室内温度信号送入MCU进行处理;MCU输出的信号经电机驱动部分后最终作用于驱动电机(1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内配有排风系统(16);在所述排风系统(16)的端部配有强排通道(17);所述强排通道(17)与排风系统管路(18)相通;在所述强排通道(17)上配有强排风机(19);在所述排风系统管路(18)的端口处设有风门(2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的楼板内配有消音管(21);所述消音管(21)内、外分别设有吸音纤维(22)。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主体(6)的墙体(23)上包括托件(24);所述托件(24)含有基板(25)及与基板(25)垂直配装的托板(2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配有化粪沼气系统;所述化粪沼气系统包括沼气池(27)、底部与沼气池(27)相通的水压间(28)、加热器(29)、排出井(31);在所述沼气池(27)内还配有加热管(30);所述加热器(29)与加热管(30)相通;所述水压间(28)的上部与排出井(31)的腔体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建筑群落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所述中水回用系统含有:格栅(32)、毛发收集器(33)、隔油沉淀池(34)、缺氧池(35)、好氧池(36)、竖流式沉淀池(37)、砂滤罐(38)、清水、消毒池(39、40)及二氧化氯发生器(41);所述格栅(32)经管路与毛发收集器(33)的入口相通;所述毛发收集器(33)的出口与隔油沉淀池(34)的入口相通;所述隔油沉淀池(34)的出口与缺氧池(35)的入口相通;所述缺氧池(35)的底部与好氧池(36)的腔体相通;所述好氧池(36)的出口与竖流式沉淀池(37)的入口相通;所述竖流式沉淀池(37)的出口分三路;一路与砂滤罐(38)的入口相通,另一路与好氧池(36)的池体相通,第三路与缺氧池(35)的入口相通;所述砂滤罐(38)及二氧化氯发生器(41)的出口与清水、消毒池(39、40)的入口相通;所述隔油沉淀池(34)、及竖流式沉淀池(37)及缺氧、好氧一体池(35、36)的排泥装置与化粪沼气系统中的沼气池(27)的原料入口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建良,未经杨建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45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