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移相技术的双转子永磁环形力矩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833.1 | 申请日: | 200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56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夏加宽;王成元;彭兵;唐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16/02 | 分类号: | H02K16/02;H02K21/14;H02K21/22;H02K3/28;H02K1/20;H02K1/3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运萍 |
地址: | 110023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转子 永磁 环形 力矩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相技术的双转子永磁环形力矩电机。适用于数控转台的驱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高档数控机床精密转台直接驱动的环形力矩电机大多为单转子电机,即采用单个电机直接驱动转台工作,有内转子结构,也有外转子结构。这类电机驱动的转台,未来充分利用转台内部空间结构,从而使得转台转矩密度偏低。若采用两个传统方式的独立电机构成内外环安装结构来共同驱动转台,则会带来两套控制系统之间的功率匹配和同步控制等技术难题。而随着现代机床功率的不断增大,所加工的工件体积(重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又需要转台电机具有更高的转矩密度,使转台具有高速度和高加速度,提高转台的动态响应特性。同时现代机床加工精度要求又在不断提高,要求转台驱动电机还应尽量减少转矩波动,以进一步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而传统永磁环形力矩电机齿槽转矩波动就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台结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移相技术的双转子永磁环形力矩电机,它是基于内外转子结构采用移相技术的数控转台用永磁环形力矩电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转子法兰、外转子电机、内转子电机、定子安装冷却结构,转子法兰为双环结构,在转子法兰内外环之间的空腔中心部位有定子安装冷却结构,在冷却结构和转子法兰内外环间分别安装内转子电机和外转子电机,两个电机的转子共同连接在一个转子法兰上形成一个整体,内转子电机和外转子电机的定子齿均采用不等齿宽结构,即:大齿的齿顶宽与磁极宽相等。
两电机绕组采用集中式绕组形式,采用对应移相安装方式,即两电机转子的磁极轴线重合,两电机定子各相绕组轴线在径向对应移相Δθ,或者两电机定子各相绕组轴线重合,而两电机转子的磁极轴线在径向对应移相Δθ:
其中NP为电机的极数,NS为电机的槽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总体结构上,采用了内外转子结构,有效利用了转台内部空间,增加了转台驱动转矩密度;同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电机绕组采用集中式绕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绕组端部最短,从而降低了铜体积,减少了焦耳热量的损耗,提高了电机整体效率,而且这种绕组形式的电机装配工艺简单。另外,电机采用不等齿宽结构,有效的提高磁链密度和绕组利用系数,从而提高了电机的平均转矩。
本实用新型结合内外转子永磁环形力矩电机结构特点,采用移相技术来进一步解决齿槽转矩波动这一问题。通过内外转子之间的相对移相,可有效消除永磁同步电机的齿槽转矩对转台加工精度和定位精度的影响,降低控制器的设计和控制难度,并提高伺服系统的低速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在现代机床回转伺服进给应用以及机器人关节驱动应用中具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无转子法兰时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电机不等齿顶宽与等齿顶宽结构放大比较,其中(a)为不等齿顶宽结构,(b)为等齿顶宽结构;
图5是两电机对应移相安装方式,图中为内外转子永磁磁极轴线重合,两电机定子各相绕组轴线在径向对应移相Δθ电角度安装;
图6是内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绕组磁动势向量图以及它们的合成磁动势向量图,其中(a)为外转子电机的绕组磁动势向量图,(b)为内转子电机的绕组磁动势向量图,(c)为两绕组的合成磁动势向量图;
图中1.转子法兰,2.内转子电机转子轭铁,3.内转子电机转子永磁体,4.内转子电机定子,5.冷却套,6.定子安装冷却结构,7.外转子电机定子,8.外转子电机转子永磁体,9.外转子电机转子轭铁,10.移相角度,11.冷却环,12.外转子电机定子C相绕组,13.外转子电机定子B相绕组,14.外转子电机定子A相绕组,15.外转子电机定子A相绕组轴线,16.外转子电机转子永磁体N极轴线,17.内转子电机转子永磁体N极轴线,18.内转子电机定子A相绕组轴线,19.内转子电机定子A相绕组,20.内转子电机定子B相绕组,21.内转子电机定子C相绕组,22.内、外转子电机定子铁芯,23.冷却液通道,α-A相绕组轴线与N极永磁体磁极轴线间的相位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浸油式两级摆线减速电动滚筒
- 下一篇:一种单面作用的冲击式水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