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滴定管或移液管的滴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338.0 | 申请日: | 2007-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03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权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权青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宗富 |
地址: | 116011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定管 移液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滴定管和移液管,具体地说是一种滴定管或移液管的滴头结构。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室中,经常需要用到滴定管和移液管。常规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容量为50ml,微量滴定管的容量通常可以是10ml,甚至1ml。在滴定接近终点时,可能需要半滴液体。一般的做法是:在溶液在滴头部分形成球状,还没有完全滴下时,通过帖壁,使其进入到下面的溶液中。这半滴溶液的体积约0.05ml,而只有经验丰富的操作者才可以有效控制。对于常规滴定操作,这一误差可以认为是在系统误差以内,但是对于微量滴定,其误差将不容忽视。因此设计一种可以减少这种误差的装置或结构,对于减少实验操作带来的人为误差,提高实验精度非常有意义。
实验室采用的移液管根据移取液体的体积不同,可以分成形状各异的很多种。10ml以上的移液管大多为大肚的形状,而小于10ml的移液管一般为直型结构,液体被吸入中空的玻璃管中,玻璃管表面的刻度用于确定移取的体积量。与滴定管同样,在移取液体从管中放出的最后,常有很少量的一部分液体滞留在管头,需要通过帖壁等手段将其转移到下面的溶液中。尽管在通常的操作中采用相同的操作步骤进行试验,可以部分避免偶然误差,但是由于定量仪器的矫正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的操作有一定的差别,而每一个操作人员也有自己的习惯,因此在方法的移植,以及数据的报告中将会产生人为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定管或移液管的滴头结构,使得所有的操作人员使用时都可以得到近似同样的结果,提高分析实验室的分析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滴定管或移液管的滴头结构,其为顶端具有劣弧面的楔形结构。
所述楔形结构具有一斜面,其上设置有与滴定管或移液管的中孔相连通的沟槽,沟槽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角形;其楔形结构尖端部分的角度可为10-85°,最好为45-60°。
可在楔形结构外侧套设有一与其大小相匹配的锥形或锥台状保护套;保护套的前部为与滴头的尖端相匹配锥形或锥台状斜角结构,后部为与滴定管或移液管固定的筒型部分,锥形或锥台状斜角结构与滴头的尖端形成保护空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带圆形沟槽的尖形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滴定管或移液管的精度,避免操作失误,尤其适宜于微量液体的转移操作,可提高分析化学中的分析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常规的移液管或滴定管的滴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滴头结构;
图3为图示中滴头结构尖端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其为一般的移液管或滴定管的滴头结构。注意到,其楔形结构的前端为较大的水平状。液体从玻璃滴头1的中孔2中流出,在口处形成圆形液滴3。在帖壁移取半滴液体的情况下,根据操作人员的经验,每一人对液滴控制时间不同,液滴体积的大小差别较大。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整滴液滴全部移取,导致正误差,而时间不足,要么移取不到,要么尚没有形成完整液滴即被移取,出现副误差。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滴头结构,其为顶端具有劣弧面的楔形结构,其劣弧弦所处的切面4(楔形结构的斜面)上设置有与滴定管或移液管的中孔2(即内部腔体)相连通的沟槽5,沟槽的横截面为圆形;其楔形结构尖端部分的角度为45-60°。
液体从中孔2中流出,并沿着沟槽5流向尖端。将尖端贴近下面的滴定瓶或烧杯壁,即可达到精确移取液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用于化学用滴定管或移液管的滴头结构部分可以在原有的装置上进行加工,也可以在生产时直接采用模具完成。将现有滴定管或移液管的顶端斜向切去部分,形成具有劣弧面的楔形结构,然后在其相贯面上开设与中孔2相连通的圆形或角形沟槽5。
无论是滴定管还是移液管,滴头是最易损坏的部分。由于本本实用新型的滴头结构更尖,为了避免其损坏,也设计了配套的保护套组件,如图3所示,在楔形结构外侧套设有一与其大小相匹配的锥形或锥台状保护套;
保护套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石英玻璃、不锈钢或具有足够强度的塑料。保护套作为单独组件,其与原装置的结合,可以采用直接套入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钳式结构固定,保证两者有效接触。
保护套的锥形斜角结构6与滴头的尖部匹配,筒型部分7起到固定的作用,如果采用软质塑料材质,两者尺寸较好配合,不需要其他附加部分。如果采用不锈钢等材质,须在筒型部分7中加入钳式结构固定;8为空腔,对滴头的尖端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权青,未经张权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头自动绕线机
- 下一篇:整流器同步信号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