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爆外油式外挂储油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10190.0 | 申请日: | 2007-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9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邵为;张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为 |
主分类号: | H01F27/14 | 分类号: | H01F2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179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爆外油式 外挂 储油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爆外油式外挂储油柜,该储油柜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中,与套管配套使用。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与套管配套使用的储油柜为一体结构,是设置在套管顶部的一个密封装置,在密封的系统中设有油及集气腔。套管内的油不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只与储油柜上部集气腔的干燥空气接触,套管在运行时,由于有电流损耗和介质损耗,使电容芯子产生热量。吸收热量的油体积膨胀后其密闭的储油柜内部的空气被压缩。反之由被压缩的空气膨胀而实现对油体积的补偿。其存在的问题:(1)储油柜设置在套管的顶部,距离地面高,现场改造、安装维护及油位的观察很不方便。(2)套管内部压力无法控制,危及安全运行。当油温升高时膨胀的油会使密闭的储油柜气腔中的空气压缩,气腔的内压升高,导致套管整体内压加大;当套管注油时,因操作不当而注油太多导致储油柜内气腔体积变小。当温度升高时,同体积的油膨胀量会在密闭的储油柜中产生额外的增压;当套管负载电流不大、环境温度较低时,套管内的油会收缩,密闭储油柜气腔内被压缩的空气会反弹膨胀,从而使气腔内空气产生负压;当套管电容芯子因故障产生过压时,此骤升压力集聚在套管内无处释放。当达到瓷套的耐压极限时,瓷件炸裂造成停电事故及引起火灾。(3)难以解决的密封问题引起渗漏及油品下降。当油温升高使套管内油膨胀而产生内压,而密闭的系统中又无处释放压力,这时会有损套管的整体密封性能。至使套管的整体密封水平下降,难免出现渗漏现象。而在产生负压时,密封不好的套管会吸入外界空气,导致套管内油的含水量与含气量增加,油质变坏。此恶性循环,必给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4)无法对套管运行监测和预警。套管在运行后,电力用户无法对运行中的套管进行监控,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手段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中。只能采取定期更换套管来保证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增加了运行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气性能好,机械强度高及便于现场安装改造的阻爆外油式外挂储油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阻爆外油式外挂储油柜,包括由缸体上盖(2)与缸体组件(14)构成的柜体,柜体通过螺钉(11)与上盖(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组件(14)内装有膨胀芯体组件,膨胀芯体组件包括膨胀芯体(3),膨胀芯体(3)上部设有膨胀体上盖(9),膨胀体上盖(9)与板簧(10)连接,导正块(12)由螺钉(13)固定在膨胀体上盖(9)上,膨胀芯体(3)的底部固装有支架(24)和排气管组件(22)并通过螺母(25)固定在底盘组件(23)上,底盘组件(23)通过螺栓(26)、螺母(20)和密封垫圈(21)固紧,上述缸体组件(14)的一侧设有防爆口组件(17),防爆膜(16)、法兰盘(18)及密封垫圈(19)通过螺栓(15)连接固定在防爆口组件(17)上,缸体组件(14)的另一侧安装表接管(27),表接管(27)与压力表(28)连接,缸体组件(14)上部还设有注油法兰组件(7),法兰组件(7)包括法兰盖(6),法兰盖(6)通过螺圈(4)、密封垫圈(5)、螺母(8)固定。
上述阻爆外油式外挂储油柜,采用与套管分体结构,将其外挂于套管之下。储油柜内部所设金属波纹膨胀器,随油温的变化收缩膨胀。材质为不锈钢(1Cr18Ni9Ti)透气率为零。由于不锈钢为不导磁材料,所以在结构上不受电场与磁场影响而发热。
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绝缘液体或绝缘气体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容积收缩或膨胀时的容积补偿装置,具有如下特点:(1)阻爆。由于取消了空气腔,在密闭的储油柜中全充满油,解决了腔中的空气会溶入油中而使油的含气与含水量增加的缺点。由于套管的内部正负压力由金属膨胀芯体吸收和释放,使套管内始终处于恒压(微正压),保证了套管的整体密封性能,杜绝了由此带来渗漏油和吸入外界空气的可能,保护了油质,使油的电气性能不降低,安全性能增强。(2)由于采用全密封分体式结构,将储油柜置于套管的下面,便于现场改造、安装维护;(3)降低运行成本,不用定期更换套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为,未经邵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10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