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碳纤维止栓的成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9193.2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2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景辉 |
主分类号: | B62K19/16 | 分类号: | B62K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碳纤维 成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纤维材料制作的自行车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自行车碳纤维止栓的成型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户外运动的一种,与跑步、行走、游泳一样具有锻炼内脏器官的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自行车不仅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健身的器材。在美国有两千万人骑自行车健身;在欧洲骑自行车“一日游”也成为最时髦的时尚运动方式之一。对于自行车,特别是运动自行车,消费者的要求不仅仅存在于只对其速度,安全等性能方面,对其整体外观的要求亦渐渐提高。
通常,碳纤维自行车的车架上都会设有若干个止栓,供刹车线及变速线等线体穿过定位,而这些止栓都是在车架成型之后,涂装完毕再进行铆接固定的,这种工艺不但使车架的生产复杂、工人手拿整个车架操作也不方便;而且在操作过程中车架的表面也划伤损坏。况且由于中变速器止栓,后变速器止栓以及油管刹车线止栓在车架前部分都是以分散于上管两侧及下管,使变速器和油压刹车线使用起来不顺畅。而且,事后加工止栓,削弱了车架的美观度,以及增加了自行车整体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碳纤维止栓的成型结构,主要有减少车架成型后对止栓的事后加工工序,缩短生产时间,减小劳动强度、美化外观,并且减轻整体车架重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行车碳纤维止栓的成型结构,它是由碳纤维车架的管壁壁体向两侧廷伸形成弧状块体构成,该弧状块体设有导向孔。
所述的弧状块体与车架管壁不相通,其导向孔为与车架管轴向相平行的U形槽孔。
所述的弧状块体与车架管壁不相通,其导向孔为与车架管轴向相平行的封闭通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碳纤维止栓与车架一体成型,从而使车架的整体外观更加简洁,美化了造型。再者,与车架一体成型止栓,减少了事后的机加工,减轻了车架的整体重量,同时也简化了生产过程。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碳纤维止栓的成型结构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碳纤维止栓的成型结构,它是由碳纤维车架的管壁壁体向两侧廷伸形成弧状块体构成,该弧状块体设有导向孔。
本实施例的自行车碳纤维车架的止栓有中变速器止栓,后变速器止栓,油管刹车线止栓以及中变速器吊孔止栓;位于上下管的各个止栓均改置于上管下侧,呈一弧状块体11,其底部呈弧面由碳纤维与车架1一体成型,并设有未封闭的环形槽孔110供各线体走向定位,如图2所示。
油管刹车止栓为两弧形块间隔排列构成,各弧形块均设有未封闭的环形槽孔,不需再做事后的加工处理,这样利于固定油管刹车线的安置。
位于立管的中变速器止栓12,其底部呈弧面由碳纤维与车架一体成型,并设有封闭的通孔120供线体走向定位,不需再做事后的加工处理,如图3所示,不再做事后的加工处理。
采用上述结构后,碳纤维止栓与车架一体成型,上下管止栓成弧状块置于上管下侧,从而使车架的整体外观更加简洁,美化了造型。再者,与车架一体成型止栓,减少了事后的机加工,减轻了车架的整体重量,同时也简化了生产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以此限制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景辉,未经王景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9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获取六分量地震数据的系统
- 下一篇:电动地膜打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