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纵模输出的微片激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07277.2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2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吴砺;凌吉武;陈卫民;谭浩;马英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00 | 分类号: | H01S3/00;H01S3/04;H01S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14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纵模 输出 激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单纵模输出的微片激光器。
背景技术
对于基模输出单纵模激光器,一种常用的结构是采用超薄激光增益介质的平行薄片,两边镀上反射膜形成谐振腔并使腔长薄至激光腔纵模间隔大于激光增益带宽或与激光增益带宽相同数量级附近,以产生单纵模输出。该结构的弱点是微片激光器厚度很薄,微片散热性能不佳,同时不易固定温控,从而加剧热效应,使微片获得最大的单纵模功率降低。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光学平片与激光器薄片合为一体,且散热性能好,更易固定安装的单纵模输入的微片激光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纵模输出的微片激光器,其特征是:由一片或两片的光学平片与超薄结构微片激光器胶合或光胶或深化光胶为一整体,构成散热性能良好,更易固定安装的微片式单纵模激光器。所述的两片光学平片与超薄结构微片激光器胶合或光胶之间一端为微片激光前腔膜层;另一端为微片激光器后腔膜层。所述的前后膜层可以用常规的方法将其前后膜层镀在激光增益介质两个光学面上,或镀在辅助散热的光学元件表面,或分别镀在辅助散热光学元件和激光增益介质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一片或二片的光学平片与超薄结构微片激光器胶合或光胶,这样结合为一体的结构可以获得更好的散热功能,且增加了其厚度,更易于固定和输出功率更高的单纵模微片激光器。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拟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采用两片辅助光学平片经光胶后制作的微片激光器;
图2为采用1片辅助光学平片经胶合在腔片上制作的微片激光器;
图3为采用1片辅助光学平片经深化光胶在前腔上制作的微片激光器;
图中入射准直器101,耦合系统102,激光增益介质平行平片103,光学平片(左)104,光学平片(右)10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图1,在激光增益介质平行平片103与光学平片(左)104之间为微片激光前腔膜层,前腔膜层对泵浦光波长增透,对微光振荡波长全反;在激光增益介质平行平片103与光学平片(右)105之间为微片激光器后腔膜层,后腔膜层为对激光振荡膜层部分透射的高反膜层,所述的前腔膜层和后腔膜层构成激光振荡腔。其中光学平片(左)104和光学平片(右)105可以为激光增益介质没有掺杂的光学材料,也可以为有较好导热性能的光学材料。本结构可以增加激光增益介质平行平片103的散热功能,同时增加微片激光器厚度,易于固定和散热。
实施例2:请参阅图2,在激光增益介质平行平片103与光学平片(右)105之间为微片激光器后腔膜层。
实施例3:请参阅图3,在激光增益介质平行平片103与光学平片(左)104之间为微片激光器前腔膜层。
前腔膜层和后腔膜层镀在激光增益介质两个光学面上,或镀在辅助散热的光学元件表面,或分别镀在辅助散热光学元件和激光增益介质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7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