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薄片电极的静态电致化学发光电解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6459.8 | 申请日: | 2007-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69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曦;陈晓梅;林志杰;陶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03 | 分类号: | G01N27/403;G01N27/28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薄片 电极 静态 化学 发光 电解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池,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静态体系中检测发光,能够适用于薄片电极,如铂片、金片和铟锡氧化物(ITO)玻璃电极等的电致化学发光电解池。
背景技术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主要通过电化学手段,利用待测体系中的某些化合物在电化学反应中生成不稳定的电子激发中间态,当激发态的该物质跃迁回基态时产生光辐射,这种辐射的光通过光电倍增后,由计算机采集并记录。1929年Harvey在较低电位下(2.8V)电解碱性鲁米诺水溶液时首次观察到电极附近有发光现象(Harvey E N,J.Phys.Chem.,1929,33:1456)。20世纪中期以来,人们对新型碳氢化合物配合物(Ru,Os,Pd等过渡金属配合物)和团簇(Mo,W等团簇)的光化学和电化学性质的认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此同时也促进了ECL理论实验技术分析方法的初步形成。由于ECL发光波谱与电极电位密切相关,因此通过同时记录ECL发光强度(I)和电流(i)随电极电位(E)的变化,可以系统地研究一些典型发光物质的机理。
电解池是电致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中极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由电解池槽和三电极系统组成。常见的三电极系统一般由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组成,工作电极如玻碳、金、铂和ITO玻璃电极等,参比电极如饱和甘汞电极、Ag/AgCl和银丝等,对电极如铂丝等。
在电化学实验中,工作电极的实际工作面积,参比电极与工作电极的相对位置将对实验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在发光检测系统中,工作电极与光窗之间的距离也影响发光强度的检测。现有的常规静态电解池槽多为圆形,不能很好地靠近光窗,且没有很好的固定装置来固定三电极系统,实验所测得的电极电位不能得到很好的重现,从而不能将ECL谱图和电化学循环伏安(CV)结果很好地结合而获得更多的响应信息。薄片电极中尤其是薄型ITO电极,由于其良好的透光性,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薄型ITO电极厚度很小,承受不了压力,因此如何封装薄型ITO电极,使其既不易破碎,又能准确地得到ECL谱图和CV图,是进行其相关ECL研究的关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常规电解池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用,简便,易于更换薄片电极,可同时进行电化学实验和发光检测,以利于对一些典型发光物质的机理进行更好研究,适用于薄片电极的静态电致化学发光电解池。
本实用新型设有电解池槽体、T形电解池主体、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电解池槽体呈长方体;T形电解池主体呈T形结构,在电解池主体底部背面设有工作电极槽,工作电极槽中设有透光孔,电解池主体背面中设有嵌槽,电解池主体中间设有3个槽,分别为参比电极槽、辅助电极槽和注液口。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分别设于工作电极槽、参比电极槽和辅助电极槽中。
电解池槽体透光面最好为普通玻璃或石英玻璃,电解池槽体侧面和底面最好为暗灰色聚四氟乙烯材料侧面和底面,以便在光检测中减少对反射光的吸收。T形电解池主体中的工作电极槽最好为方形槽,工作电极槽的深度依薄片工作电极的厚度而定,工作电极槽正中间设有的透光孔最好为直径为2mm的圆孔,其大小也依据所需要的实际工作电极面积而定,电解池主体背面中设有的嵌槽最好为宽1cm的长方形嵌槽,用于固定工作电极引出的导线。电解池主体中间设有的3个槽最好为3个圆柱形槽。工作电极最好为薄片电极,参比电极最好为饱和甘汞电极,辅助电极最好为铂丝电极。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解池主体采用T形结构,通过T形的两臂固定在电解池槽体上,主体背面的工作电极槽和嵌槽可以很好地固定工作电极,从而使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相对距离保持一定。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装置简单,易于操作;2)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都得到很好的固定,解决了薄片电极尤其是薄型ITO电极的封装问题;3)工作电极槽和嵌槽都在电解池主体表面,易于电极的更换,实用性广;4)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十分靠近且距离一定,使得到的实验数据更准确,同时也有利于装置的小型化;5)工作电极十分靠近光窗,有效减少了光信号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解池槽体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解池主体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解池主体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64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疑似爆炸物防爆储运罐
- 下一篇:液压多功能冲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