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把手锁的传动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4706.0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1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江维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E05C1/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台湾省嘉义***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 传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尤指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特别是应用安装于把手锁的两侧把手单元之间,用以传动锁闩机构。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把手锁结构为在门内侧的把手结构与安装于门外侧把手按钮结构之间,安装一传动结构,用以驱动一锁闩机构,当外侧压按按钮或内侧转动握把时,皆可以驱动传动结构连动锁闩机构,使锁闩头缩入锁闩机构内,以达到开启门扉的目的。
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申请案第84206403号(U.S.Patent No.5624141)等专利即揭露现有把手锁的传动结构。
又美国发明专利U.S.Patent No.6598440及U.S.PatentNo.6634196等则揭露定位套筒(壳体)的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该传动结构的构造简单、组装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其应用安装于一外把手结构上,用以传动锁闩机构,该传动结构包括:一壳体,一端安装该锁闩机构,另一端具有一容置室;一滑动件,装设于该容置室中,接受至少一弹性元件的偏压,而按预定方向滑动,该滑动件具有一推动部、至少一通孔与至少一拨动部;一转动管,为一中空管体,一端固接一第一凸轮,且该转动管另一端穿设该滑动件与该壳体,而穿设该锁闩机构;一转动杆,具有第一杆与第二杆,该第二杆可穿设该转动管与一盖板而固接一第二凸轮;该第一杆穿设该滑动件、该壳体及该锁闩机构,而直接地连接一把手或间接地连接一把手;该第一凸轮,于偏心部份具有一凸部,该凸部啮合于该滑动件的通孔所形成的边;该第二凸轮,具有至少一拨动部;该盖板覆盖于该壳体上,具有至少一第一孔与一第二孔,该第一孔接受滑动件拨动部的穿设,使该第二凸轮的拨动部拨动该滑动件的拨动部;该第二孔接受一按钮驱动部的穿设而拨动该滑动件的推动部。
该壳体具有至少一凹槽,该凹槽形成一支承部;该滑动件具有一支承部;该弹性元件安装于该凹槽中,两端分别支承于该凹槽的支承部与该滑动件的支承部之间,偏压该滑动件。
该壳体一端延伸相对应的两弧状凸缘,并于该两弧状凸缘之间具有相对应的两支承螺母,该锁闩机构的部份位于两弧状凸缘之间,接受该支承螺母的穿设,并以螺丝和内把手结构固接一起。
该盖板以螺丝锁固于该壳体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动结构相较现有技术来说构造简单、组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安装于外把手结构上并连接一锁闩机构与内把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安装于外把手结构上并连接一锁闩机构与内把手结构的另一方向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安装于外把手结构上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显示局部传动结构的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把手锁的传动结构,显示另一局部传动结构的平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内把手结构 10 弹性元件 11 把手
12 套盘组 13 通孔 2 外把手结构
21 按钮 22 饰盖 23 把手
24 驱动部 3 壳体 31 支承螺母
32 弧状凸缘 33 凹槽 34 通孔
35 导槽 36 容置室 37 支承部
4 滑动件 41 中心孔 42 通孔
43 推动部 44 拨动部 45 支承部
5 转动杆 51 第一杆 52 第二杆
53 结合部 54 转动管 6 锁闩机构
61 通孔 62 支撑孔 63 锁闩头
7 第一凸轮 71 通孔 72 凸部
8 盖板 81 中心孔 82 第一孔
83 第二孔 9 第二凸轮 91 通孔
92 拨动部 93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47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