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式镜头的缓冲结构以及具有该缓冲结构的接触式镜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177.2 | 申请日: | 2007-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77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之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1/02 | 分类号: | G02B21/02;G02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镜头 缓冲 结构 以及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特别涉及一种接触式镜头的零组件或配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较精密的电子零件或其电路板等的检测工作,是采用精密性高的显微仪器对其进行微距离的观测,通过显微仪器来得知其是否符合标准与需求、有无不良或缺失等。
然而,因各式电子零组件的外观形状不同,尤其供显微仪器的镜头近距离接近的部位,并不一定具有适度的平面或表面而使镜头得以靠近,而在检测电路板时,此种问题更为常见。因此,往往使得此种零组件或配件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因镜头前端在微距离下容易与被检测物相碰撞,而造成镜头的偏斜或不正以致难以进行检测工作、或甚至敲击被检测物而使之受损等,使得检测工作相当不易进行,且容易因检测而造成不良品数量的增加。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为了改进并解决上述缺陷,于是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接触式镜头的缓冲结构,用以装配于接触式镜头上,所述镜头的缓冲结构包括具有挠性的套圈本体,其上形成有与所述镜头对应的通孔;呈环状的接触垫部,其由所述套圈本体下端向外侧扩张而形成;以及呈环状的套置部,其形成于所述套圈本体上端,用以与所述镜头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接触式镜头,其包括镜头、以及设于所述镜头前端处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含具有挠性的套圈本体,所述套圈本体上形成有与所述镜头对应的通孔,由所述套圈本体下端向外侧扩张而形成环状的接触垫部,并且由所述套圈本体上端形成环状的套置部,所述套置部结合于所述镜头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镜头前端设置具有挠性且由软性材料制成的缓冲结构,因而不会因与被检测物碰撞而造成损害,这样不仅可保护镜头、而且能够维持产品的良率,从而令微距离下的检测工作更容易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与缓冲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与缓冲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镜头与缓冲结构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镜头与缓冲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接触式镜头1
前端10 沟槽100
缓冲结构2
套圈本体20 通孔200
接触垫部21 表面210
套置部22 突缘220
外套缘221 内套缘222
电路板3 电子组件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与缓冲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镜头与缓冲结构的局部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式镜头的缓冲结构、以及具有该缓冲结构的接触式镜头,接触式镜头1包括镜头本体10、以及设于接触式镜头1前端处的缓冲结构2;其中:
接触式镜头1用以近距离观测被检视物。在观测时,镜头1的前端10因需与被检视物贴近,因此会与被检视物接触。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接触式镜头1的前端10设置缓冲结构2,以藉由柔软材料制成的缓冲结构2来避免镜头1因需近距离贴近观测被检视物而造成的碰撞受损,并有助于镜头1平置于被检视物上以便进行观测。
承上所述,缓冲结构2由具有挠性的材料制成,其具有挠性套圈本体20,套圈本体20上形成有用以对应于镜头10窗口的通孔200,以便不阻碍镜头1的观测。在套圈本体20下端一体形成环状的软性接触垫部21,接触垫部21由套圈本体20向下延伸并向外侧扩张而成,其底端面具有能与被检测物接触的表面210,并通过套圈本体20的挠性而能与被检测物达到适度地平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