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维展示柜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3118.5 | 申请日: | 2007-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80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戈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F3/00 | 分类号: | A47F3/00;A47F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昭林;崔华 |
地址: | 100738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 展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维展示柜,尤其涉及一种可以放置在卖场或者展示场所进行演示的三维展示柜。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物品或者商品展示模式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展示系统,一种是实物或者实物模型展示,如商场衣服卖场、珠宝首饰柜台展示等;另一种是使用普通影像设备进行展示,包括现有专卖店或者柜台使用液晶电视等。然而,对于前者存在这样的缺点:由于参观者所见的展品普遍处于静态,不能自动地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展示,而且展示的产品单一,因此通常无法随意变换;对于后者,即通过液晶电视等影像设备所做的展示,虽然可以实现展品的动态显示,以及随意的变换,但是参观者也只能看到二维平面的展品。上述的展示方式,都不便于参观者对展品进行直观的、生动的观察与了解,无法充分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不利于展品的展示和广告宣传。
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三维展示柜,以克服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展示柜,该三维展示柜通过立体成像设备在特定的空间中将展品成像为立体影像,从而对所要展示的真实物品进行三维立体的动态虚拟展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展示柜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三维展示柜,包括展柜基架和至少一个展示单元,所述展示单元设置在所述展示基架上,所述展示单元包括壳体和立体成像设备,所述壳体与展示基架连接,在所述壳体上设有显示窗口,所述立体成像设备位于所述壳体内部并面向所述显示窗口成像。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搁物架和隔框,所述立体成像设备通过所述搁物架和隔框与所述壳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搁物架和隔框是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形的。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可开启的门。
优选地,所述三维展示柜还包括控制设备,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立体成像设备连接,并向所述立体成像设备提供包含展品信息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展柜基架包括中空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壳体连接并在所述壳体内有开口。
优选地,所述立体成像设备为立体显示液晶显示器。
优选地,所述控制设备为计算机。
优选地,所述三维展示柜还包括声音播放设备,所述声音播放设备与所述控制设备连接,并在所述控制设备的控制下播放声音。
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展示柜,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展品是立体成像设备所呈现的立体影像,影像清晰、逼真,能够实现如同实物的多侧面、多角度动态展示的效果,并且可根据需要设置声音信息提供设备;而且构造新颖,结构简单,实施容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展示柜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展示柜的展示单元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展示柜包括展柜基架10、展示单元20和控制设备30。展示单元20进一步包括壳体22和立体成像设备24,壳体22通过支撑体12固定在展示基架10上,在壳体22的面向参观者的侧面上开有显示窗口23,立体成像设备24通过壳体22内的搁物架25(图2)和隔框28设置在壳体22内部,并且面向显示窗口23成像。隔框28为固定在壳体22内壁上的方形框体,其框体部分与立体成像设备24的非显示部分接触,立体成像设备透过框体的中空部分面向显示窗口23成像。搁物架25位于壳体22的壳壁上,其形状与立体成像设备24相匹配,用以承托立体成像设备24。从图2中可以看出,通过隔框28与搁物架25的配合,可将立体成像设备24固定在壳体22中。另外,三维展示柜还包括控制设备30,控制设备30与立体成像设备24通过信号线缆连接,并向立体成像设备24提供包含展品信息的控制信号。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展柜基架10上用于支撑壳体22的支撑体12设计为中空的,并且与壳体22上的一个开口连接,壳体22中的立体成像设备24以及其它设备所需的电源线、信号线缆等都从支撑体12内部穿过,从而保持三维展示柜整体的美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超多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31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