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1846.2 | 申请日: | 2007-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5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曾正德;陈子淦;蔡佳锡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4 | 分类号: | G02B7/04;G02B7/09;H02K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分段对焦功能的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将数字相机设置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型电脑等)内的整合性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常见的商品,而由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相当重视其轻薄短小的特点,因此将具有一定体积的相机安装至可携式电子装置内部便是现今机构设计所努力的课题。
就数字相机而言,由于其需要调整镜头位置以取得适当焦距拍摄,因此其大多均具有调整镜头焦距的机构,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都是利用直流或步进马达配合传动机构以调整镜片与感光元件的相对位置而达到对焦的目的,然而,复杂的传动机构除了会出现与可携式电子装置组装不易的问题之外,同时也会产生恼人的机械噪音。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两段式相机镜头对焦机构于焉产生,此机构是利用内部的线圈组通电后所产生的磁场、镜头模块上所设置的磁铁以及导磁元件(如轭铁)的交互作用来带动镜头模块前后移动,举例来说,当使用者需要进行近距离拍摄时,此机构利用通电的线圈组所生成的磁场与镜头模块上所设置的磁铁产生一交互作用的磁力而将镜头模块往远离感光元件的方向推动,直到镜头模块被磁铁与导磁元件之间的吸力吸住而使得镜头模块定位在近拍焦距的位置上为止。反之,当使用者要进行远距离拍摄时,此机构则是改变通电电流方向用以改变通电的线圈组所生成的磁场方向,而与镜头模块上所设置的磁铁产生一交互作用的磁力以使镜头模块往接近感光元件的方向移动,直到镜头模块被磁铁与另一导磁元件之间的吸力吸住,而使得镜头模块定位在远拍焦距的位置上为止。由此可知,无论是近距离或是远距离拍摄,镜头模块都是通过磁铁与导磁元件之间的吸力来定位在近拍焦距或是远拍焦距的位置,然而若是此机构处于未驱动状态(此时镜头模块是被磁铁与导磁元件之间的吸力吸住而位于远拍焦距的位置且线圈组处于未通电状态)而遭受晃动时,往往就会因镜头模块上所设置的磁铁与导磁元件之间的吸力不够而造成镜头模块脱离导磁元件,以致产生镜头模块来回撞击机构内部的现象,如此不仅会增加机构内部出现微粒的机率,同时镜头模块来回撞击所发出的声响更会让使用者产生机构损坏的负面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分段对焦功能的对焦装置,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对焦装置,其包含有一支架;一承载座,其以可移动的方式套接于该支架内,该承载座用来承载一镜头;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该承载座上;一导磁件,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一侧,用来吸引该磁性元件;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支架的一侧且连接于该承载座,用来将该承载座定位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磁场产生装置,环绕设置于该支架上,用来产生一磁场以驱动该承载座因该磁性元件与该导磁件之间的吸力而定位于一第二位置。
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对焦装置,其包含有一支架;一承载座,其以可移动的方式套接于该支架内,该承载座用来承载一镜头;一导磁件,环绕设置于该承载座上;一磁性元件,设置于该承载座的一侧,用来吸引该导磁件;一弹性元件,设置于该支架的一侧且连接于该承载座,用来将该承载座定位于一第一位置;以及一磁场产生装置,环绕设置于该承载座上,用来产生一磁场以驱动该承载座因该磁性元件与该导磁件之间的吸力而定位于一第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利用弹性元件的设置来固定对焦装置内部承载座的位置。当对焦装置处于未驱动状态,此时弹性元件提供一力量使得承载座可固定于一位置,因此若是对焦装置处于晃动状态,承载座仍可保持在该位置,即使晃动过于猛烈而使得承载座脱离该位置,此时弹性元件依然可以将承载座再次固定于该位置而不会发生承载座来回撞击装置内部的现象,如此一来,即可大大降低装置内部出现微粒与装置内部元件损坏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对焦装置的分解图;
图2为图1对焦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承载座位于第二位置沿图2的3-3’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不含镜头);
图4为图1承载座位于第一位置沿图23-3’剖面线的另一剖面示意图(不含镜头);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对焦装置的分解图;
图6为图5对焦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对焦装置的分解图;
图8为图7对焦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9为图7承载座位于第四位置沿图8的9-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不含镜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18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