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板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959.0 | 申请日: | 2007-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沧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沧 |
主分类号: | F16B5/00 | 分类号: | F16B5/00;F16B12/00;A47B6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保平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组合式板件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组装简易、美观实用的组合式板件结构。
背景技术
按,由于让使用者自己动手组装(DIY;Do ityourself)的风气盛行,因此业者亦将一些较为简易的书柜、桌子…等家俱对象,采用此种方式加以贩卖。
惟,由于需自行组装的家俱,不仅需将各板材位置准确搭接,更需将各板材间加以锁接固定;如欲自行组装书柜时,一般是将各板材间以螺丝锁接或再利用其它定位组件固定其相对位置,但由于螺丝的锁接属破坏式的接合,因此于美观效果上较为不佳,况且板材以螺丝锁接或拆解时,皆需利用工具施工方能完成,此对使用者而言不仅有施工上的难度存在,更有难以将各板材加以精确定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板件结构,是可轻易组装或拆解,且具有较佳的定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板件结构,其美观效果较佳。
缘以,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组合式板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第一板件,其一侧边上凹陷形成有一凹陷区,并于该凹陷区底部形成有一卡槽;
一第二板件,其一侧边上凸伸形成有一卡合部,该卡合部上形成有一贯穿两侧的穿孔,该卡合部置位于该凹陷区中,使该穿孔与该卡槽连通,且该第二板件与该第一板件的内侧面间呈相互垂直状态;
一插接件,自该穿孔一侧穿入于该穿孔及该卡槽中,以由该插接件将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加以连接。
其中该第一板件与该第二板件上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沟槽及一第二沟槽,以供一底板的相邻二侧缘所插入连接。
其中该插接件具有一插掣部及一与该插掣部连接的握持部,且该握持部的外径大于该插掣部的外径,使由该插掣部插入于该穿孔及该卡槽中,而由该握持部露出于穿孔外。
其中该凹陷区的两相对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相对于该凹陷区呈突出状的凸伸部;该卡合部的两相对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相对于该卡合部呈凹陷状的凹抵区;以由该凸伸部抵接于该凹抵区中。
其中还包含有一接合件;该第一板件的凸伸部上形成有一第一凹槽;该第二板件的凹抵区底部上形成有一第二凹槽;该接合件是以其二端分别插入于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二凹槽中,以强化该第一、二板件间的组合结构强度。
其中该第一板件的一外侧面上贴接有一饰板,且该饰板的面积大于该第一板件的面积。
其中该第一板件的一外侧面上还一体连接有一面积大于该第一板件的饰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板件结构,是可轻易组装或拆解,且具有较佳的定位效果,同时具有较佳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为能更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所示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式板件结构10,为使能更清楚呈现本实施例所能运用的范围,于本实施例中该组合式板件结构10是以一完整的抽屉型态加以呈现;其主要包含有二第一板件11、二第二板件12、一底板13及四插接件14;其中:
该各第一板件11,分别为一长矩形板材,其可界定出呈大面积且位于相背位置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分别位于该第一、二面两相对侧边上的一第三面及一第四面、及分别连接该第三面及该第四面侧边的一第五面及一第六面;该第一面上形成有一沿长轴向延伸的第一沟槽111,并于该第三及第四面中央位置上分别凹陷形成有一凹陷区112,且该各凹陷区112分别具有朝向该第一、二、三面的开口与朝向该第一、二、四面的开口,该凹陷区112的底部位置形成有一卡槽113,使该第三、四面位于该凹陷区112的两相对侧位置上,分别形成有一相对于该凹陷区112呈突出状的凸伸部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沧,未经陈振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