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存钱筒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456.3 | 申请日: | 200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12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东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东隆 |
主分类号: | G07D11/00 | 分类号: | G07D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存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存钱筒,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依被设定的预定存钱额度,于适当时间进行存钱提示的存钱筒者。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存钱筒,设有一中空主体(该主体可为任何形状,例如:猪形状),主体上方设置有一投币口,而主体下方则设有一出币开口,出币开口上设置有一外盖;供使用者,可于投币口上投入欲存钱的钱币,并于存钱到一定额度时,打开外盖自出币开口上取出所存的钱币,达到随时存钱的效能。
该现有的存钱筒,无法作任何的存钱提示,导致使用者有时存太少钱、有时没存钱、以及往往不知道已存了多少钱,造成无法于预订时间,存到所想要的额度,而且容易于半途中将钱取出(尤其是儿童),无法达成存钱的目的,其应用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存钱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子存钱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依被设定的预定存钱额度,于适当时间进行存钱提示,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子存钱筒,其包括:一中空本体,该本体中设有一容置空间,供容置钱币;至少一个投币口,设于本体上方,该等投币口与该本体的容置空间相通,且该投币口设有钱币辨别器;一出币开口,设于本体下方,该出币开口与该容置空间相通;一外盖,设于该出币开口上,该外盖内侧设有一电磁开关,令可借由电磁开关控制外盖的开启及闭合;一中央处理器,设置于该本体中,并与该外盖内侧的电磁开关及该投币口上的钱币辨别器电性连接;一记忆体,设置于该本体中,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一荧幕,设于该本体表面上,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一输入装置,设于该本体上,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令可利用该输入装置设定预定存钱额度及时间;一麦克风,设于该本体表面上,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借由该麦克风输入提示声音,储存至该记忆体中;以及至少一个喇叭,设于该本体表面上,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使该中央处理器可依被设定的预定存钱额度及时间,于适当时间以该喇叭发出该记忆体中被输入的提示声音、或以该荧幕显示提示字幕、图案,来进行存钱提示,并判断该钱币辨别器辨别的存钱额度是否低于预定存钱额度;若低于,则以该喇叭/荧幕发出警示声音/字幕,且,当该本体中已完成存入预定额度时,则操控该电磁开关打开该出币开口上的外盖,使能自该出币开口上取出存入的钱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子存钱筒,其中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一生物感知器,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使该生物感知器可感知人体接近,并将感知人体接近的讯号,传送给该中央处理器,使该中央处理器判断出人体接近,而以喇叭发出记忆体中被输入的提示声音。
前述的电子存钱筒,其中所述的本体上设有一CCD摄影机,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使该CCD摄影机可将其撷取的影像,传送给该中央处理器,使该中央处理器将此影像通过该荧幕显示出来。
前述的电子存钱筒,其中所述的本体上设有至少一连接埠,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使该本体可借由该等连接埠连接其他周边设备。
前述的电子存钱筒,其中所述的本体中设有一储存装置,其与该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该储存装置中事先储存软件,使可借由该输入装置操控该中央处理器读取该储存装置中储存的软件,并利用该输入装置操控该软件的执行。
前述的电子存钱筒,其中所述的本体借由该连接埠与一吐币机相连接,该中央处理器可操控该吐币机吐出钱币。
前述的电子存钱筒,其中所述的吐币机上设有一投币口,该吐币机中设置有一钱币堆叠盒,该投币口与该钱币堆叠盒相通,令可自该投币口将钱币投入该钱币堆叠盒中堆叠;该钱币堆叠盒下方一侧设有一撞针,该吐币机下方并设有一与该钱币堆叠盒相通的出币抽屉;该中央处理器可操控该撞针将该钱币堆叠盒下方的钱币,撞落至该出币抽屉上,令可拉开该出币抽屉取出钱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东隆,未经胡东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4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