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文胸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00068.5 | 申请日: | 2007-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50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吴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1C3/00 | 分类号: | A41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德桢 |
地址: | 51804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文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胸。
背景技术
传统文胸是由罩杯、下扒、后比、钩圈和肩带构成;所述罩杯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与肩带和下扒相连,所述下扒与后比相连,所述后比末端缝设有钩圈,后比上侧边与肩带相连。
参见图1-2所示,所述钩圈1’与后比2’为“[”字形缝合连接,钩圈1’由金属圈及底衬11’和金属钩及底衬12’构成;所述底衬是无弹性硬实的涤纶材料,钩圈1’是连接后比与下扒受到胸部围度上的力的纽带,同时也分担了肩带3’对后比2’纵向的力量,由于其受力大,又无弹性,因此需要加大它的牢固程度来实现上述功能。而文胸设计不但要舒适,而且还要美观,设计师只能通过把钩圈车缝在人体相对不敏感的部位对应的后比上来增加文胸的穿着舒适性,并通过减小钩圈的面积来提高文胸整体的美观,但减小钩圈的面积,又要达到承受很大的拉伸力就需要用车线紧密地将钩圈以“[”字形车锁在后比上,在钩圈周围会形成一圈密实坚硬的缝线痕迹,精心设计美丽的文胸因此变得不完美,钩圈还会给文胸的穿着者相应部位带来不适的感觉。
为了满足人们在穿着紧身外衣时文胸不被透出痕迹的需求,文胸制造者已制造出了无痕后比、无痕下扒等一系列对文胸的改进,这样的改进更暴露出了普通钩圈在穿着紧身外衣时会突显于服装表面的尴尬,降低了文胸在不同场合穿着的适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文胸,该文胸的钩圈粘固于面料与面料之间,文胸表面上不再有难看的疤印,增加了文胸整体的美感,并取消了文胸在穿着时相应部位的不适感觉,提高了文胸在不同场合穿着的适应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文胸,它是由罩杯、下扒、后比、钩圈和肩带构成,所述罩杯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与肩带和下扒连接,所述下扒侧边沿与后比连接,所述后比上边沿与肩带连接,后比末端设有钩圈,钩圈由金属圈及底衬、金属钩及底衬构成;所述钩圈粘接固定于后比末端的两层面料之间,以达到在后比上无车线痕迹固定钩圈的目的。
所述后比的面料可以是双层面料,也可以是单层面料。
所述金属圈及底衬是粘固于一条后比末端的双层面料之间,所述双层面料的上层面料设有与金属圈对应的以便金属圈穿设于其表面的通孔,下层面料上粘设有金属圈及底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为粘接固定;所述金属钩及底衬是粘固于另一条后比末端的双层面料之间,所述双层面料的下层面料设有与金属钩对应的以便金属钩穿设于其表面的通孔,上层面料上粘设有金属钩及底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为粘接固定。
所述单层面料的后比末端设有折叠部,所述金属圈及底衬粘固于一条后比末端的折叠部内,后比末端折叠部上部设有与金属圈对应的以便金属圈穿设于其表面的通孔;所述金属钩及底衬粘固于另一条后比末端的折叠部内,后比末端折叠部上部设有与金属钩对应的以便金属钩穿设于其表面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将钩圈隐藏在两层面料之间,使文胸外观整体美观性得到延续,更重要的是钩圈的硬实涤纶料底衬不再直接与人体肌肤接触,而是躲在面料背后实现其功能,其穿着舒适性也提高了。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文胸的肩带、后比和钩圈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文胸的后比与金属圈及底衬、金属钩及底衬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比与金属圈及底衬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比与金属钩及底衬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比与金属圈及底衬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比与金属钩及底衬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比与金属圈及底衬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后比与金属钩及底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3-7所示,一种文胸,它是由罩杯1、下扒2、后比3、钩圈4和肩带5构成,所述罩杯1上边沿和下边沿分别与肩带5和下扒2连接,所述下扒2侧边沿与后比3连接,所述后比3上边沿与肩带5连接,后比3末端设有钩圈4,钩圈4由金属圈及底衬41、金属钩及底衬42构成;所述钩圈4粘接固定于后比3末端的两层面料之间。
所述后比3的面料是双层面料,为上层面料31与下层面料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曼妮芬针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000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全自动粉体制备系统
- 下一篇:一种蒙脱石结肠定位释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