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气自动保护装置及自动/半自动烹调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307519.4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勇;袁灿;王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勇 |
主分类号: | F24C3/12 | 分类号: | F24C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建波 |
地址: | 518067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自动 保护装置 半自动 烹调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自动保护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自动/半自动烹调设 备或烹调设备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或半自动烹调设备上的、防止 因用火烹调时发生非正常熄火或燃气泄漏等意外而导致安全事故的燃气自 动保护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自动/半自动烹调设备或烹调设备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能源,但由于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常常给人 们的生活带来困扰,甚至毁坏性的灾难。人们通常谨慎小心地使用着这个 危险却又适用的能源,在其安全保护措施上想出了林林总总的办法。目前 所研制出的自动或半自动烹调设备,其中无人值守时的燃气安全防范问题, 也是人们需要研究解决的。
因而,现有火焰感应探针的设计非常强调其安全性,即:现有的探针 设计,例如离子火焰探针等,只可能出现有火时而误判为无火的情况,而 不会出现无火时误判为有火的情况。
中国专利03223578.X所公布的一种家用燃气灶双头火焰感应针熄火保 护装置,采用的是火焰离子感应方式。利用火焰的带电性,构成电路回路, 向控制电路发送信号,作用燃气阀维持开通。当火焰熄灭,带电性消失, 则信号电路的回路自动断开,燃气阀控制电路因没有接收到开阀维持信号 而将燃气阀自动关闭。
上述专利提到了可以在一个燃烧器上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火焰感应 针,而且当其中一个火焰感应针感测不到火焰信号时,就关闭该燃烧器的 燃气筏,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熄火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但这种燃气保护 装置仍存在一种安全隐患,即:该燃气保护装置只关闭了通向燃烧器的燃 气通路,而没有关闭气源;同时,该燃气保护装置有一致命缺陷,即:当 火焰被风吹偏、或者某一火焰感应针出现故障时,该保护装置就快速关闭 了本来正常的燃烧器。这种情况对于普通家用燃气灶具尚可忍受,但对于 自动烹调器具、尤其是自动炒菜机,就影响极大,因为烹调软件所设置的 参数是针对起始原料状态的,这意味着因为燃气保护装置的误操作而不得 不仍掉已被烹调的原料。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既具有高安全性、又具有高可靠性的燃气保护 装置,这种保护装置尤其要适用于自动烹调机,特别是适用于自动炒菜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既具有高安全性、又具有高可靠性的 燃气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装有上述燃气自动保护装置的自动/半自 动烹调设备或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自动保 护装置,该燃气自动保护装置可以用于监测单个燃烧器的火焰状态,其包 括设置在该燃烧器的火焰分布空间内的检测部件、接收和处理来自该检测 部件的信号并向燃气调节部件发出指令的火力控制模块、以及为火力控制 模块的输出指令控制的该燃气调节部件。其中,检测部件包括间隔设置在 该燃烧器的火焰分布空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检测探针,燃气调节部件 至少包括一个位于该燃烧器之下的火力调节阀和一个位于燃气通道上或燃 气气源处的开关阀,即燃气开关阀。
在本发明的燃气自动保护装置中,火力调节阀和燃气开关阀可以是电 磁阀、电动阀、气动阀或者液动阀;优选地,火力调节阀是电动球阀、电 动锥阀等,燃气开关阀是电磁阀。火力控制模块中包括用于处理检测信号 的电路和用于控制燃气调节部件的控制控制电路。其中,在正常的烹调过 程中,火力调节阀可以受火力控制模块的控制而改变其开度,从而改变该 燃烧器的火力强度。而当检测不到火焰的时候,火力调节阀和燃气开关阀 同时被关闭,但火力调节阀和燃气开关阀各自本身是独立运做的。
在本发明的燃气自动保护装置中,由于至少包括一个火力调节阀和一 个燃气开关阀,在检测不到火焰的时候,关闭的不仅是火力调节阀,还有 燃气开关阀,因而可以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在现有的燃气自动保护装置中, 能被自动控制的只有火力调节阀,而火力调节阀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突 然断电的情况下,无法彻底断掉燃气气流。而本发明中,燃气开关阀可以 是电磁阀,即使在突然断电的情况下,其仍能关闭燃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勇,未经刘小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75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电池用三维电极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充电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