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机往复式压缩射出成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6583.0 | 申请日: | 2007-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5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傅南红;金镖;叶立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6 | 分类号: | B29C45/56 |
代理公司: | 宁波天一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良江 |
地址: | 315821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往复 压缩 射出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机的一种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普通液压注塑机均只有锁模后再进行注射的注射方式,这种成型方法很难精密控制,注塑机实际工作中却需要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特别是质量要求较高的产品,因此,这种单一注射方法很难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满足高质量产品的需求。
在全电动注塑机中已经出现的压缩方式为:非连动合模压缩注射、连动合模压缩注射、冷却间退模等,但这些方法仍对成型过程中出现发泡等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需要,大流长比产品中会出现放射形分流痕迹、无法充填及成品残留应力引起产品性质扭曲等问题。
为了改进发泡产品的质量,现有技术必须用特殊制造的专用设备才能实现低压注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实现简单、操控性好、成型质量高的注塑机往复式压缩射出成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注塑机往复式压缩射出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合模到首次关模位置时停止合模,进行注射;
(2)、当注射螺杆到达压缩开始螺杆位置时,动模板后退到吸入开模位置停止;
(3)、待吸入开模保持时间结束后,进行锁模,到锁模位置结束,期间,注射动作连续不停顿。
由于上述成型方法对模板位置控制分辨要求很高,尤其是关节式合模结构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在模板进行往复式的运动过程中,注射动作连续不停顿。在电动注塑机上发明了利用对模板位置的精确控制,使模板能够在到达首次关模位置、压缩开始螺杆位置、吸入开模位置、锁模位置等各个位置时及时反馈给控制器,然后进行相关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实现薄壁发泡并获得清晰的表面处理,同时避免了大流长比产品的放射形分流痕迹,解决了无法充填及成品残留应力引起产品性质扭曲问题,不仅能够提高产品尺寸精度和表面精度,并且由于此压缩成型方法属于低压注射的范畴,且可以随模具模腔成型空间的需要连续变化体积,特别适用于薄壁发泡工艺,使得以前必须用特殊制造的专用设备才能实现的低压注射功能在普通注射机上得以实现,从而大大扩展了注射机的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注塑机往复式压缩射出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合模到首次关模位置时停止合模,进行注射;
(2)、当注射螺杆到达压缩开始螺杆位置时,动模板后退到吸入开模位置停止;
(3)、待吸入开模保持时间结束后,进行锁模,到锁模位置结束,期间,注射动作连续不停顿。
本发明适用于发泡材料,发泡材料需要在料注射进模具容腔之后扩大容积使其具有充分的空间去发泡膨胀,然后待发泡完成后再次压缩容积使其形成所需要形状的产品,与本发明完全能满足这一要求。
注塑机往复式压缩射出成型方法具体应用到程控型注塑机中,只要输入以下几个控制参数后,注塑机就会按照设定参数进行注射,即可实现该压缩成型方法。
往复式压缩射出成型主要有以下参数组成:首次关模位置、压缩开始螺杆位置、吸入开模保持时间、吸入开模位置、锁模位置。
以下用音箱喇叭的制造来说明本发明。
高压发泡法的注塑模腔压力在7~15Mpa之间,采用满注方式,即一次注射量正好等于模具模腔的容积。
当塑料和发泡剂的熔融混合物被注入到模腔后延时一段时间,然后合模机构的动模板向后移动一小段距离,使模具的动模和定模稍为分开,模腔扩大,模腔内的塑料开始发泡膨胀。
制品冷却后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表皮,由于塑料熔体的发泡膨胀受到动模板的控制,因此,也就可以对制品的致密表层的厚度进行控制。
上述注塑
各个参数的设置如下:将首次合模位置设置为2mm,压缩开始螺杆位置10mm,吸入开模位置5mm,使注入的料有充分的发泡空间;吸入保持时间1s,使料能充分地发泡,锁模位置1mm,把经过发泡的料压缩,使其成型,且内部的应力均匀。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符合质量要求的音箱喇叭。
上述动模板的移动可以是整体移动,也可以是部分移动使局部发泡,从而得到不同密度的制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65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