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结构与应用其的天线模组及电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5469.6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刘郁钦;廖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2 | 分类号: | H01Q1/22;H01Q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 亮 |
地址: | 台湾省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应用 天线 模组 电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结构与应用其的天线模组及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平板式天线的连接结构与应用其的天线模组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通讯业的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无线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以当前极为热门的无线区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为例,其相关产品就具有相当高的市场价值,广为业界所瞩目。在无线系统中,平板式天线是相当关键的零组件,设计时除着眼于平板式天线效能的提升之外,更应致力于尺寸的微小化,以符合现代通讯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理念。
在实务上,常使用表面粘着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制程进行平板式天线的组立。以具有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电子装置为例,由于使用者在操作此类型的电子装置时,其天线必须要能向上接收从卫星传送过来的信号,因而其天线通常需直立于电子装置内的电路板上以增加天线接收信号的强度。也由于如此,在制程中通常是将平板式天线直立地移动到电路板上,因而制程设备的吸嘴多是吸附在平板式天线的上板侧,再移动平板式天线至电路板上进行打件组装等步骤。然因平板式天线尺寸日益微小化,其上板侧的面积亦相对缩小,无法提供吸嘴足够的面积,导致在吸附平板式天线时会吸进空气。若吸嘴吸进空气则使吸附力下降造成吸附的稳定性不佳,如此,将平板式天线打件至电路板的不良率亦会增加。
另外,目前装设平板式天线至电路板多使用插件方式,如此导致平板式天线装设至电路板后的结构强度不佳,平板式天线在电路板被撞击或晃动情况下容易自电路板松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就是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平板式天线的连接结构与应用其的天线模组及电子装置。将平板式天线容置于连接结构内,由于连接结构提供平板式天线与电路板较大的结合面积,使平板式天线能够更稳定地装设于电路板上,并增加了平板式天线装设在电路板上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结构,用以将一平板式天线装设于一电路板上。连接结构包括一本体及一延伸板。本体具有一容置槽及一槽口。平板式天线由槽口置入本体以容置于容置槽中。延伸板连接于本体的底部,并邻近于槽口,延伸板用以与电路板结合,以将本体与平板式天线直立地固定于电路板上。
本发明另提出一种天线模组。天线模组包括一平板式天线及一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以将一平板式天线装设于一电路板上。连接结构包括一本体及一延伸板。本体具有一容置槽及一槽口。平板式天线由槽口置入本体以容置于容置槽中。延伸板连接于本体的底部,并邻近于槽口,延伸板用以与电路板结合,以将本体与平板式天线直立地固定于电路板上。
本发明并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路板及一天线模组。天线模组包括一平板式天线及一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以将一平板式天线装设于一电路板上。连接结构包括一本体及一延伸板。本体具有一容置槽及一槽口。平板式天线由槽口置入本体以容置于容置槽中。延伸板连接于本体的底部,并邻近于槽口,延伸板用以与电路板结合,以将本体与平板式天线直立地固定于电路板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一平板式天线的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局部内部透视图。
图4绘示图1中连接结构的后视图。
图5和图6绘示平板式天线移入连接结构的连续示意图。
图7绘示绘示一吸嘴吸附连接结构至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8绘示以固定元件结合连接结构与电路板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连接结构
101:顶面
102:识别标记
110:本体
111:容置槽
113:片状弹性元件
114、131:凸部
115:长形开口
120:延伸板
121:第一孔洞
130:定位部
200:天线模组
210:平板式天线
211:贯穿孔
212:锡膏
213:馈入点
214:上板侧
300:电子装置
310:电路板
301:凹部
302:馈入线
303:第二孔洞
320:固定元件
D1、D2:动作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54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激光器的波长控制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相变化存储器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