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传送方法和服务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5280.7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7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M·贝耶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M1/72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宁;张志醒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瑞典;S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传送 方法 服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息传送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对应的消息传送服务器,以及涉及包括用于执行对应方法的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蜂窝通信领域在,经由语音和消息传送来通信的能力已经变得非常普及,并且已经定义了多种通信标准。一种此类标准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定义。在GSM标准内,已定义了补充消息传送服务,公知为短消息服务(SMS)。SMS标准的进一步发展是最近的多媒体消息服务(MMS)标准。MMS消息支持传送和接收更复杂且存储器需求大的媒介,例如视频序列和更高质量的图像。
SMS和MMS消息传送的一个问题是移动电话用户一般需要执行大量操作来编辑SMS/MMS消息。当例如编辑MMS消息包括视频序列时,需要记录视频序列,并在本地存储在移动电话上,然后附加到MMS消息中,之后才能将MMS消息发送到目标接收方。
US 2004/0019487中公开一种解决方案,针对编辑SMS/MMS消息费事且费时的问题。用户能够使用多模态接口(例如基于语法的语音引擎、触摸屏或相似的输入装置),这允许用户以常规方法所需的时间的一部分并且大大减少的操作来编辑SMS/MMS消息。
但是,这种系统不适用于在普通移动电话中使用,因为多模态功能占用大量存储器和计算能力,导致存储器和处理能力在有限的移动电话中的实现问题。而且,使用例如基于语法的语音引擎的移动设备一般限于仅一种语言,从而导致发布跨多种不同语言的新移动电话型号时昂贵的定制。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方法来提供移动消息传送服务,更确切地来说,克服或至少缓解在存储器和处理能力有限的移动电话中的实现问题
发明内容
上文的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创新的消息传送方法以及如权利要求7中定义的对应消息传送服务器来满足。所附的从属权利要求定义了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通信网络的消息传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用于发送发往第二通信设备的视频消息的请求,向第一通信设备传送视频消息发起(video massageinitiation),从第一通信设备接收现场馈送视频信号,将接收的视频信号作为视频消息来存储,对于每个视频消息,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视频消息的通知,并且当从第二通信设备接收到接收该视频消息的请求时,将视频消息传送到第二通信设备。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表述“现场馈送视频信号”理解为表示从通信设备流传输或流传输到通信设备的视频序列。由此,根据本发明,除了因所使用的通信方法或设备的实现约束而可能是必需的某些较小缓存外,视频消息并不本地存储在通信设备上。因此,可以将通信设备的存储器约束设置得远比根据现有技术的约束小。
而且,因为视频消息不是本地存储在通信设备上,所以根据本发明的视频传送方法使用限量的通信设备处理能力,从而降低对通信设备的计算能力约束。因此,甚至能够在使用存储器和处理能力有限的通信设备的环境中,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般总是在将现场馈送视频信号作为视频消息来存储之后,向第二通信设备传送视频消息的通知。当接收到视频消息通知时,命令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如何检索并查看视频消息。如果第二通信设备的用户决定接收该视频消息,则作为备选可能将该视频消息本地存储在第二通信设备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忽略根据现有技术为编辑例如MMS消息而执行的费事且费时的编辑步骤。相反通信设备的用户只需发送向目标通信设备发送的视频消息的请求,此后该用户将被邀请通过视频消息发起来记录将送交到目标通信设备的视频序列。这在通信设备的用户是新用户,对如何处理通信设备所知有限或用户阅读和书写技能有限的情况中,尤其有益。而且,根据本发明实现大数量的不同语言来用于例如邀请用户记录视频序列是简单的,因为与语言相关的执行步骤无需在通信设备上本地实现。本发明的再一个优点是灵活性,因为无法容易地更改编程到最终用户设备的功能,而基于服务器的菜单可以基于用户行为来进行更新/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5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