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地板、智能安装地梁无效
申请号: | 200710303518.2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唐邦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邦元 |
主分类号: | E04F15/02 | 分类号: | E04F15/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兰 |
地址: | 541213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地板 智能 安装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板,特别是一种节能型地板,本发明还涉及与这种节能型地板配套使用的智能安装地梁。
(二)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加工销售的地板以实木(竹)地板为主,实木(竹)地板种类繁多,几乎都是采用传统的公(凸)母(凹)槽结构的拼连结构,安装时只能采用落后的地龙骨固定方法,实木(竹)地板拆换维修困难,拆换过程中的实木(竹)地板易遭受损坏,难以回收利用,导致大量实木(竹)地板的浪费;另外带公(凸)槽结构的实木(竹)地板在加工过程中刨削公(凸)槽形状面,破坏了地板板面的面积,造成地板胚料使用的很大浪费。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具有公(凸)母(凹)槽结构的实木(竹)地板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套的节能型地板和智能安装地梁,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实木(竹)地板浪费木料的问题,同时还简化了安装工艺。
节能型地板的技术方案,包括地板本体,所不同的是:地板本体的两侧面上开设有对称的卡扣用水平凹槽,且水平凹槽下方的地板底部宽度小于水平凹槽上方的地板顶部宽度,使地板本体的横截面呈由上横段、中间竖段和下横段构成的上宽下窄的“工”字形状,相邻两地板本体拼接后,在两者之间形成“T”形槽。
取水平凹槽上方的地板本体宽度比水平凹槽下方的地板本体宽度宽8毫米,取水平凹槽深6毫米~7毫米,高5毫米~6毫米,即可保证足够的锁扣强度。
在标准宽度为96毫米~126毫米、厚度为18毫米的地板中,可以使水平凹槽距离地板底面4毫米~5毫米。
与上述节能型地板配套的智能安装地梁的技术方案,包括长条形支撑垫,所不同的是:支撑垫的长度方向上固定有“T”形卡柱,“T”形卡柱沿支撑垫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列。
根据节能型地板的尺寸配合要求,“T”形卡柱的横段宽度取14.5毫米~15毫米,横段厚度取5毫米~6毫米,“T”形卡柱的竖段宽度取8.5毫米~9毫米,竖段高度取5毫米。
智能安装地梁平行铺设于地面或者楼面上,节能型地板拼排铺设于智能安装地梁上,相邻两地板本体之间的水平凹槽形成“T”形槽,智能安装地梁上的“T”形卡柱卡嵌于“T”形槽中,从而将地板本体锁扣在支撑垫上。
考虑到地板本体的伸缩变形,取“T”形卡柱的间隔距离大于地板本体的宽度0.5毫米~1毫米,使地板本体之间存在0.5毫米~1毫米间隙。
上述地板本体为常用的实木地板、(多层)实木地板、竹地板、竹木地板或强化复合地板。
为减少振动,上述支撑垫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支撑垫。
弹性支撑垫材料通常为聚苯乙烯或者橡胶塑料。
“T”形卡柱与支撑垫属连体的聚苯乙烯或者橡胶塑料,制造时“T”形卡柱与支撑垫整体压模一次成型。
本发明的优点:
1、由于本发明节能型地板没有公(凸)槽,每块地板本体的截面可以增加约6毫米×地板长度的面积,即加工每立方米的实木地板胚料,可以多生产约3平方米的木地板,节约成本约300元,在大规模实木地板的生产中体现出巨大的制造优越性和节能效应。
2、本发明节能型地板块的母(凹)槽直接卡嵌在本发明智能安装地梁中支撑垫上的“T”形卡柱上,靠“T”形卡柱相互挤力使地板之间定位不能串动,从而达到松劲适度,不用钉和胶,具有安装方便、拆装维修容易、地板可以反复使用和地板不易变形的特点。
3、本发明节能型地板配合采用专利号为200520034153.4的“自然结构式实木地板”专利技术,在节能型地板侧面钻孔消除地板内应力,使节能型地板达到最高的稳定性。
4、本发明智能安装地梁支撑垫采用聚苯乙烯或者橡胶塑料,具有良好的减震性和缓冲作用,对地板的膨胀收缩有一定的附和性,使地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膨胀收缩现象有所缓解,人在配有这种支撑垫的地板上行走感觉舒适轻松。
5、本发明节能型拼装地板改变了传统实木地板的加工和安装方法,是一次具有先进科学性的划时代重大改革。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节能型地板一种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智能安装地梁一种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案例的安装位置图。
图4是本发明节能型拼装地板一种实施案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标识:1、地板本体;2、“T”形卡柱;3、支撑垫;4、水平凹槽。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邦元,未经唐邦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303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