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长效玉米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360.X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7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史衍玺;杨守祥;董树亭;王空军;董元杰;孔凡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271018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效 玉米 专用 控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玉米专用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玉米专用肥是由含有氮、磷、钾的单质化肥和微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所用肥料原料中的氮肥如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在石灰性土壤上施用后很容易产生氨挥发损失,同时,经土壤中的硝化细菌作用转变为硝态氮后,则更易淋失和流失;而肥料中的磷素也较易与土壤中的钙镁铁铝等离子化合生长难溶性沉淀;钾素则易被2∶1型粘土矿物固定;不仅导致肥料的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浪费,而且肥料中养分的淋失和流失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为延长肥效时间,现有的缓释性肥料是在肥料中加入1.5-2.0%的控释添加剂,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CN1308042A),控释添加剂选用腐殖酸、双氰胺、氢醌。还有的包膜型控释肥料是在肥料核心的外面有缓释放的包膜涂层,包膜材料选择聚合物,例如美国某公司申请的中国专利(ZL95190939.8),是由两个串联的旋转筒在尿素颗粒的表面先喷涂一层硫涂层,然后再喷涂一层二异氰酸酯类的聚合物密封剂。这种二次喷涂工艺占地较大、设备投资较多、制备流程复杂,影响了肥料的推广使用,且单纯的尿素颗粒并不适于玉米整个生育期施用,其肥料养分的释放曲线与玉米需肥的吸收曲线常常不一致。传统的缓释性肥料所含有效成分单一,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现有缓释性肥料的包膜材料还存在韧性不好的问题,包膜层易破裂,影响肥料的缓释作用。包膜材料的加工方法复杂,包膜涂层与肥料核心之间的附着性差,需进行二次喷涂或较长的喷涂时间,肥料的制备方法复杂、投入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效玉米专用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现有的缓释性肥料包膜层韧性差、易脆、易脱落、易破碎、附着性和封闭连续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解决现有的缓释性肥料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并且解决现有肥料成分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玉米专用控释肥,是肥料核心外包缓释包膜层的固体颗粒状,其肥料的核心含有根据玉米生长需要的氮、磷、钾元素,其特征在于:
肥料核心占肥料总重量的80~92%,其中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以纯氮、五氧化二磷、氯化钾计算的重量和是肥料总重量的25%~50%,重量比为:2~4∶1~2∶1~3;
包膜涂层占肥料总重量的8~20%,其中各成分占缓释包膜层总重量的百分比为:
69.5-93%的硫磺;
5-30%的聚乙烯蜡;
0.5~2%的流平剂。
上述氮肥是尿素、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铵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磷肥是磷酸铵、过磷酸钙或磷酸铵与过磷酸钙的混合物。
上述钾肥是硫酸钾、氯化钾或硫酸钾与氯化钾的混合物。
上述肥料核心中还有占肥料核心总量1-5%的添加剂,添加剂为尿酶抑制剂、黄腐酸、轻质碳酸钙。
上述肥料核心中还含有0-5%的复合微肥,复合微肥是硫酸锌、硫酸锰、硫酸亚铁、硼酸或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上述缓释包膜层还添加有占包膜涂层总量0-10%的蒙脱石。
一种长效玉米专用控释肥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有如下步骤:
(1)、预制肥料核心:将各单质肥料按比例投入搅拌混合器中,混合均匀,造粒,烘干,筛分成固体颗粒;
(2)、预制缓释包膜层的材料:在120~160℃把硫磺熔融,加入硫磺重量约5-15%的300目的蒙脱石作为释放调节剂,搅拌均匀、再加入流平剂0.5~2%搅拌均匀成熔融态硫磺;
(3)、喷涂缓释包膜层:把完成造粒的肥料核心送入流化床涂膜机中,用雾化装置将熔融态硫磺和聚乙烯蜡同步喷涂于肥料核心的表面,缓释包膜层加工好之后,待膜固化反应完全,冷却、包装。
在步骤(1)中的造粒工序中,可采用转鼓蒸汽造粒、圆盘造粒或喷浆造粒工艺;烘干窑的烘干成粒温度为80-20℃;筛分工序中,其核心是粒径为3-4.5mm的圆球型颗粒状肥料。
在步骤(3)中的喷涂缓释包膜层工序是在80-120℃条件下用流化床进行涂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3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