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剪切机和剪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2079.6 | 申请日: | 2007-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1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3/08 | 分类号: | B26F3/08;B26F3/12;B26D7/08;B06B1/06;B29C4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剪切机和剪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注射成型的初制品 进行剪切的剪切机和剪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功能的手机等电 子产品越来越为广大消费者青睐,在人们对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功 能的手机等产品的镜头追求小型化的同时,对其拍摄出的物体的影像质量也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希望拍摄物体的影像画面清晰,而物体的成像质量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头模组内各光学元件的优劣。镜头模组一般包括透镜、 光学滤光片及影像感测器等光学元件。光学元件的的模压成型制程,特别是 塑胶光学元件,通常采用注射成型。采用注射成型生产产品,有利于提高生 产效率及产量,以及降低成本。
光学元件经过注射成型后,还需要经过剪切以去除流道料头,从而得到 所需要的光学元件。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加热的剪刀对流道料头与光学元 件的相交的浇口位置进行剪切以去除流道料头。
然而,采用加热的剪刀剪切时,由于剪刀的剪切为机械式的压应力剪切, 因此难以避免剪切时产生的应力延伸至光学元件,从而造成光学元件产生裂 纹,当光学元件的尺寸越来越小时,裂纹延伸至光学元件的光学部,进而影 响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及镜头的成像品质。Shigekazu Yamagishi等人在1996 年IEEE系统、关于偏振分析及其在元件技术上的应用的内部研讨会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larization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to Device Technology)上发表的论文“Dynamic variation of internal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curing process of epoxy resin using highly sensitive birefringence measurement system”中揭示了应力对元件产生的影响。另外,采用加热的剪 刀剪切,当剪刀经过多次剪切而不够锋利时,易造成切口产生毛边,而降低 光学元件的良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可避免剪切时造成注射成型的光学元件产生裂纹及 毛边的剪切机和剪切方法实为必要。
一种剪切机,其用于剪切注射成型的初制品,所述初制品包括料头及与 所述料头连接的成型元件,所述剪切机包括:一个机座,一个设置于所述机 座的第一驱动装置,及一个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的剪切装置,所述第一 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剪切装置运动,以使得所述剪切装置可靠近所述初制 品以对所述初制品进行剪切,所述剪切装置包括一电热切割线,所述电热切 割线用于加热熔切所述初制品以将所述料头与成型元件分离,所述剪切装置 还包括一超声波发生装置,所述超声波发生装置产生并发射超声波以震动所 述电热切割线。
一种采用上述剪切机的剪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初制品,所 述初制品包括料头及与所述料头连接的成型元件;将所述料头固定;应用电 热切割线加热熔切所述初制品,同时应用超声波发生装置产生并发射超声波 以震动所述电热切割线,以将所述料头与成型元件分离。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剪切机采用所述电热切割线加热熔切所述初制品 以将所述料头与成型元件分离,而没有采用剪刀的机械式的压应力剪切,从 而避免剪切时造成光学元件产生裂纹及毛边,进而确保光学元件的光学性能 及镜头的成像品质,以及光学元件的良率。另外,所述剪切机采用应用超声 波发生装置产生并发射超声波以震动所述电热切割线,能够提升剪切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剪切机的立体图。
图2为经过注射成型的初制品的立体图。
图3为将料头固定于载台上的示意图。
图4为应用电热切割线剪切初制品的示意图。
图5为应用超声波发生装置发射超声波以震动电热切割线来剪切初制品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20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