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1807.1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1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后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40;B29C3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型精密元件的注射成型模 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搭载在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 有摄像功能的手机等上的元件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种需求增大本身又要求 元件更进一步小型化和低成本。元件的模压成型制程,特别是塑胶元件,如 微型透镜、镜筒等产品,通常采用注射成型模具来成型。采用注射成型模具 来成型产品,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及降低成本。Robert D.TeKolste等 人在1995年SPIE系统、精密塑胶光学元件的设计、制造与应用会议(Design, Fabrication,and Applications of Precision Plastic Optics Proceedings)上发表的 论文“Injection molding of binary optical elements”中揭示了一种光学元件的 注射成型技术。
注射成型模具一般包括动模板、定模板、凹模和凸模。成型过程中,首 先,凹模和凸模闭合形成模腔,注塑机通过喷嘴向模具内射入熔融态的塑胶, 熔融态的塑胶经由浇注系统(通常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及浇口流道)进入模腔; 随后,进入保压阶段,保持压力以弥补模具内材料冷却固化所致的体积收缩; 然后,进入冷却阶段,将模具内的制品进一步冷却,固化至可顺利脱模时将 凹模和凸模分离以取出制品。
随着元件逐步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对其外观质量的要求也相应地更为严 格。现有技术中,注射成型模具的浇口流道通常为一段柱状通道,其延伸方 向垂直于脱模方向,所成型的元件通过顶杆或模板脱模时,因浇口流道中的 凝料的应力集中于其与所成型的元件相交的表面处,而使得浇口流道中的凝 料结构韧性较大,从而造成在所成型的元件与浇口流道相交的表面处残留凝 料过长,进而影响所成型的元件的外观质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在所成型的元件脱模时降低浇口流道中的凝料 结构韧性,进而提高所成型的元件的外观质量的模具实为必要。
一种模具,其包括:一个第一模板;一个与所述第一模板相对设置的第 二模板;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一模仁;及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二模板 且与所述第一模仁相对设置的第二模仁;所述第一模仁与第二模仁配合形成 至少一个分流道,至少一个模腔,及至少一个连通所述分流道与模腔的浇口 流道;其中,所述浇口流道仅一侧外壁与所述模腔的一侧壁相交且相交的夹 角小于90°并大于0°,所述浇口流道具有一封口末端,所述浇口流道的所 述外壁在相交处形成有一个输料口,所述模腔的所述侧壁在相交处形成有一 个进料口,所述输料口与所述进料口相连通,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分流道的末 端在所述模具的开模方向上具有间隔。
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浇口流道仅一侧外壁与所述模腔的一侧壁相交且 相交的夹角小于90°并大于0°,并具有一封口末端,所述浇口流道中的凝 料的应力集中于其与所成型的元件相交的边缘处,因此,在脱模时所述浇口 流道结构可以降低所述浇口流道中的凝料的结构韧性,从而改善所成型的元 件与所述浇口流道相交的表面处残留凝料过长的状况,进而提高所成型的元 件的外观质量。另外,所述浇口流道结构可以使所成型的元件的原料在所述 浇口流道中流动时受到挤压和摩擦而再次获得加热,从而弥补所成型的元件 的原料在分流道的流动过程中因受到冷却而损失的热量,进而改善所成型的 元件的原料的流动状况以提高所成型的元件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具10,其包括:一个第一模 板11,一个与所述第一模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模板12,一个固定于所述第 一模板11的第一模仁13,及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二模板12且与所述第一模仁 13相对设置的第二模仁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18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