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用存款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200743.3 | 申请日: | 2007-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 发明(设计)人: | 陆洪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9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信用 存款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融系统自动存款的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信用自动存款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银行存款大部分都是人工存款,需要的手续特别多,交易比较慢,且等候时间长,以至于存款效率低,尤其对于已经建立信用制度的客户来说,每次存款的面额都比较大,这样交易起来花费时间更要多。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信用自动存款的法及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种信用大额自动存款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用户将磁卡插入读卡器,输入密码,读卡器读出磁卡信息,并把该信息送到与控制系统相连的银行后台服务系统处理,确认用户信息;
多媒体显示装置显示可以存款的信息,确认之后,通过与控制系统相连的键盘的操作或点击显示屏,输入存款的金额;
控制系统与银行后台处理系统进行通信,处理用户要存款的信息,并在多媒体显示装置上显示出相关处理信息;
根据多媒体显示装置显示出可以放入现钞的提示之后,同时把货币入口打开,然后用户把按一定数额如1000元、2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50000元等已经扎成捆的货币,一次放入智能存款装置的货币入口内;
受控制系统控制的智能存款装置自动对本次货币进行打包、贴或喷标签,随后将该货币送入货币储存单元中;
银行后台处理系统把该交易流水号记入用户的交易记录之内;
控制系统与银行后台处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确认用户存款完毕,并把此信息通过多媒体显示装置显示出来,根据此信息,用户完成存款交易。
信用存款的装置,包括自动存款主体装置,还包括与银行后台服务系统相连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智能存款装置,以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读卡器、多媒体显示装置、键盘和与控制系统连接的打包机、标签发生器,贴或喷标签,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售。
其中,所述智能存款装置用于将货币保管在储存单元中
其中,所述智能存款装置还包括货币入口,银行核实工作人员使用的取出口。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含有CPU内核的处理系统。
其中,所述装置包括一个监控装置。
所述智能存款装置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于在银行已经建立信用制度的客户方便快速存款,而不用占用更多的人力资源,更有利于银行系统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存款机包括存款机主体15、读卡器17、多媒体显示装置19、键盘20、货币入口5、控制系统18、智能存款装置16。
在图1中可以看出存款机主体的外观与传统的存款机相同,上述的读卡器17、多媒体显示装置19、键盘20都是基于现有技术制造出来,并且都与控制系统18相连。控制系统18可以为包括CPU内核的处理系统,也是基于现有技术制造出来的。
当用户需要存款时,首先将磁卡插入读卡器17,这时多媒体显示装置19将提示用户输入密码,用户通过键盘20输入密码后,控制系统18即与银行后台数据库建立通讯连接,并核对用户身份,无误后,即开启智能存储装置16的货币入口1,用户将货币放入智能存储装置16后,标签发生器,对放入智能存储装置16的货币贴上标签,然后关闭货币入口1,将货币放入存储单元,存储单元可为一箱体,同时控制系统18向银行后台交易系统传送该笔交易记录,银行后台系统随即更改后台数据库的账户信息,完成存款操作。
确认用户存款完毕,并把此信息通过多媒体显示装置显示出来,根据此信息,用户完成存款交易。
其中,在该用户存款的整个过程中,存款机上有监控装置一直监控整个存款过程。
在后续工作中,银行工作人员取出存款机的保险柜中的货币,并根据货币上的标签识别出用户身份和交易流水号,并在监控装置的监控下进行核实,并录制核实的全过程,若出现货币金额错误或出现假币,则进行相应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银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六味地黄制剂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锯螺型太阳能吸热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