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200729.3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为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00 | 分类号: | G0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具,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时调整多个待测物品的摆放位置的治具。
背景技术
在对半成品或成品小型元件进行质量检测或者量测时,通常是将多个待检测物品放置于检测或量测平台上,例如:放置于工具显微镜的检测平台、或者预定的某一平台上,然后逐一对其进行检测。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将该待检测物品整齐并有序并排摆放于待测平台上,以利于后面的检测或量测方便。
通常的做法是由工作人员来将其整齐摆放于待测平台上,具体的做法或者是采用人工的方法,由工作人员手动来摆放使其达到一定的对齐效果。又或者是采用某些机械装置,例如机械手,来自动抓取待测物,并将其等间隔摆放于待测平台上。
然而,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前一种方式,由人工来摆放,其存在一定误差,即由于工作人员的个体差异,无法达到每次都可以精确控制其摆放位置相同;而后一种方式虽然可以精确控制其摆放位置相同,但是其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可同时调整多个待测物品的摆放位置的治具。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具,用于同时调整多个待测物品的摆放位置,包括:两个堆叠放置的夹板,每一所述夹板包括一中间部和两相对的端部,每一所述夹板的中间部包括多个按预定需要设置的圆形通孔,其中一夹板的各圆形通孔与另一夹板的各圆形通孔相应贯通形成多个收容空间用于容置待测物品,所述多个圆形通孔的孔径大小相等,且每一所述圆形通孔的孔径不小于待测物品的大小,两夹板可相对移动以改变该收容空间从而调整待测物品的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治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优点。其还可以叠加使用,用于调整较厚待测物品的摆放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具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具使用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具使用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具100,用于同时调整多个待测物品的摆放位置,其包括:两个堆叠放置的夹板110和夹板120。
夹板110和夹板120构造相同。这里以夹板110为例,来描述其具体构造。该夹板110包括一中间部111和两相对的端部112和113,该夹板110的中间部111包括多个按预定需要设置的圆形通孔114。同样的,所述夹板120也具有多个圆形通孔124。所述夹板110的各圆形通孔114与另一夹板120的各圆形通孔124相应贯通形成多个收容空间130用于容置待测物品,两夹板可相对移动以改变收容空间130从而调整待测物品的位置。
所述夹板110具有的多个圆形通孔114,其必须满足:多个圆形通孔的孔径大小相等。多个圆形通孔114可以按照实际需要设置其孔径、间隔距离及排列位置等。孔径大小需满足:至少应不小于待测物品的大小。这样其形成的收容空间才可以容置待测物品。间隔距离及排列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如果需要将各待测物品等距摆放为一排,且在一条直线上排列,则各圆形通孔可以设置为孔径大小相同,等间距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即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板110具有的多个圆形通孔114即为等距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排列成两行或者多行,这样,该待测物品的摆放位置就可以是两行或者多行整齐排列。
移动夹板110或夹板120,各圆形通孔的位置发生改变,所述各收容空间130会随之改变,其内摆放的待测物品,位置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当圆形通孔的两侧形成的收容空间减小至与待测物品大小相互配合时,该待测物品即被固定。
两个夹板在做相对移动时,其移动方向可以沿夹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移动,使原本位置重合的多个圆形通孔互相错位,使得其形成的多个收容空间发生变化。移动后形成的多个收容空间的形状最好相同,以使多个待测物品摆放更为整齐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2007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