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路客车角部雨檐成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91946.0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5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汪之平;史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7/12;B21J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3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客车 角部雨檐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客车部件加工模具,特别是一种铁路客车角部雨檐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角部雨檐安装在铁路客车的外表面,其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铁路客车的整体美观。如图1、图2、图3所示,角部雨檐的形状特别、结构复杂,在整体呈弧形的基础上还具有数道曲折边,特别是下边沿具有两个近90度的凸、凹折边,造成工件内部应力分布不均匀,加工过程中材料易失稳、起皱,因此传统的加工工艺很复杂,包括下料、折弯、煨弯、调型等多道工序,且煨弯圆弧难以保证一致性,又须增加多道焊缝,给车体总组装时增加了难度,而且使车体外部形状不美观。
有人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作角培雨檐,需要三套大型模具,先用一套模具压出封闭的环状工件,再用另外两套模具分别压出角部雨檐不同形状的曲折边,最后将压好的环形工件切开,占用场地大,工序多,工艺也很复杂,成本高。
据申请人所知,目前还没有能一次模压成型铁路客车角部雨檐的模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制作角部雨檐的缺点,提供一种能一次模压成型的铁路客车角部雨檐成型模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路客车角部雨檐成型模具,其组成包括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下模、与模板固定连接的上模,其特征是所述下模、上模的模面形状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的下模由沿纵向排列的固定下模、弹性下模及其弹簧组成,弹簧置于下模座上弹性下模背面的卡槽中;在弹性下模的纵向外侧具有与下模座固定连接的侧靠板;所述固定下模与弹性下模的分界面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纵向下方下凹折边的最低点构成的弧线共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对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内部应力特别集中处由固定下模、弹性下模两种性能不同的下模来处理,成形后具有整形作用,并通过侧靠板对弹性下模进行限位,加工过程中材料不易失稳、起皱,使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能够用一套模具一次模压成型,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加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成型模具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中标号示意为:1-模板,2-上模,3-侧靠板,4-螺钉,5-下模座,6-弹性下模,7-弹簧,8-固定下模,9-螺钉,10-螺钉,11-端定位板,12-端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4、图5所示,本发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成型模具的组成包括与下模座5通过螺钉9固定连接的下模(即固定下模8)、与模板1通过螺钉10固定连接的上模2,所述的下模由沿纵向排列的固定下模8、弹性下模6及其矩形弹簧7组成,矩形弹簧7置于下模座5上弹性下模6背面的卡槽中;在弹性下模6的纵向外侧具有与下模座5通过螺钉4固定连接的侧靠板3;所述下模、上模的模面形状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的形状相对应;所述固定下模8与弹性下模6的分界面与铁路客车角部雨檐工件纵向下方下凹折边的最低点构成的弧线共面。图5中11为本发明模具的端定位板,12为本发明模具的端固定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919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