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嘧啶胺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4637.4 | 申请日: | 2007-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5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香;吴军;商志才;张培志;雷美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9/52 | 分类号: | C07D239/52;C07D239/4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嘧啶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嘧啶胺的合成方法,特别是一种由硫代嘧啶酰胺还原重排得到嘧啶胺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已有的制备嘧啶胺的方法大多是在碱及催化剂的存在下,胺和缺电子型嘧啶环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嘧啶胺,如Org.Lett.(2006,8,395-398)报道了一种在K2CO3、LiHMDS等碱和Pd催化剂存在下合成嘧啶胺的方法。该方法存在的缺陷是:(1)实验过程中使用含Pd催化剂,导致重金属残留,环境不友好;(2)该方法中存在胺对嘧啶环2位与4位的竞争取代,导致区域选择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由硫代嘧啶酰胺还原重排得嘧啶胺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硫代嘧啶酰胺溶于有机溶剂,将所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金属氢化物的有机溶剂悬浊液,滴加完毕,在25~110℃温度下搅拌反应2~6小时;原料酰胺与金属氢化物的摩尔比为1∶2~1∶20;
(2)待反应结束,冷却反应液,滴加冰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猝灭反应,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合并有机层,分液弃水层;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得到固体产物;将该固体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得到嘧啶胺纯品;
其反应式如下:
式(1)中R1为嘧啶环,R2为芳基或烷基基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式(1)中取代基R1为2位取代嘧啶或4位取代嘧啶,其结构式如下:
式中R3为H、CH3、CH3CH2、OCH3、OCH2CH3、NH2、OH或卤素基团,R4为H、CH3、CH3CH2、OCH3、OCH2CH3、NH2、OH或卤素基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式(1)中取代基R2为芳基或烷基基团;所述芳基是取代苯基、萘基或苄基,其中取代苯基是对甲氧基苯基、对甲基苯基、苯基、对氟苯基、邻氟苯基、对氯苯基、邻氯苯基、对溴苯基、邻溴苯基、对-(三氟甲基)苯基、对-(N,N-二甲胺基)苯基、邻甲基苯基、间甲基苯基或3,4-二甲基苯基;萘基是α-萘基或β-萘基。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金属氢化物为氢化铝锂或硼氢化钠。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步骤1中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乙醚、环己烷、1,4-二氧六环或甲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制产品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药物以及农药的合成和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合成方法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在还原条件下实施的该反应有效地解决了胺易被氧化的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反应原料易得,操作简便,适用于实验室制备和工业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酰胺1a(1.5mmol,596mg)溶于无水四氢呋喃(15mL),逐滴滴入6当量氢化铝锂(9mmol,343mg)的无水四氢呋喃(20mL)悬浊液,滴加完毕升温至回流(67℃),搅拌进行反应3小时。反应结束,冷却反应液,滴加冰水和饱和碳酸钠溶液搅拌1小时猝灭反应,过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合并滤液,分液弃水层,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得到固体产物。将该固体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得到白色固体2a(372mg,95%)。
附:2a:δH(500MHz,CDCl3,TMS)3.79(3H,s,OMe),3.89(6H,s,OMe),5.53(1H,s,CH),6.87(2H,d,J9,Ph),6.94(1H,s,NH),and7.51(2H,d,J9,Ph);δC(125MHz,CDCl3,TMS)54.0,55.7,77.3,80.8,114.2,121.2,133.1,155.4,159.4,and172.2;MS(ESI)m/z 261([M+H]+);m.p.90-91℃.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