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密封高压针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64507.0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标;金进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进星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1/38;F16K1/48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乾康 |
地址: | 325014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针阀,尤其涉及一种双密封高压针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压针型阀密封是靠金属对金属或金属对非金属产生密封。这种结构的密封对阀尖的硬度要求很高,而且无法满足混合气体和含磨料的介质需要,进而导致“跑、冒、滴、漏”的现象产生。特别是阀杆一体化结构,由于回转以及磨料的介质磨损,使其关闭时产生的线密封越来越宽,长期使用会导致针阀的内漏。多年来,为了解决高压的情况下,针型阀关闭密封部泄漏这一难题,国内外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诸如,改变锥形的角度,选用材料性能,无回转等设计等。这些措施对解决针阀密封泄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未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高压针型阀门密封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密封高压针阀。该双密封高压针阀能很好解决了高压针阀密封“跑、冒、滴、漏”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双密封高压针阀,包括阀尖、阀杆,所述阀尖密封包括不同锥度的硬密封部和软密封部,硬密封部与阀体密封口上部锥面呈线密封接触,软密封部与阀体密封口下部锥面呈密封接触。
本发明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是所述阀尖与阀杆由T型槽无回转挂接,以提高抗高压冲击波性能。
由于上述密封结构采用线型硬密封与锥面软密封的双重密封以及阀尖与阀杆由T型槽无回转挂接,当密封面出现磨损时,密封口下部锥面与软密封(弹性密封圈)可以起到补偿作用,以防止介质泄漏,克服现有单硬软座针座阀存在的“跑、冒、滴、漏”的问题,而且软密封对气体介质的截止有很好的密封作用。因此本发明具有密封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适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食品等仪表管路截止、泄放、取样等技术领域。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阀尖密封部分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O型密封圈,3、阀尖,4、阀杆,5、上阀盖,6、填料,7、O型填料,8、压盖螺母,9、锁定紧圈,10、防尘盖,11、手把,12、顶丝,13、防脱销。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实施例,本发明双密高压封针阀主要包括阀体1、阀尖3、阀杆4、上阀盖5以及手把11,阀尖3与阀杆4由T型槽无回转挂接。阀尖密封包括硬密封部和软密封部。硬密封部的锥度大于软密封部的锥度,硬密封部的锥度与阀体密封口上部的锥度一致,一般为60°±1°,与阀体密封口上线密封接触产生一道密封线;软密封部的锥度面与阀体密封口下部的锥体面一致,一般为40°±1°,机加工成梯形槽组装上氟橡胶O型密封圈2,氟橡胶O型密封圈2高于阀尖3锥体面,使其跟阀体的锥体面接触,产生另一道密封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进星,未经金进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45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