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以及马达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60891.7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2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川田隆弘;江守昭彦;河原洋平;工藤彰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贵亮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蓄电池 管理 控制 以及 马达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车载或者电源用2次电池(蓄电池:锂电池)的状态进行管理的蓄电装置、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蓄电池模块用控制装置以及使用了该蓄电装置的马达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以串级链(daisy chain)连接了对构成蓄电池的单位电池进行管理的多个单位电池控制器(cellcontroller)与对蓄电池整体进行管理的电池控制器(battery controller)的设备中适合使用的蓄电装置、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以及马达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电动汽车中,将由多个单位电池(cell)构成的组电池使用于蓄电装置。组电池的各单位电池按照被称为模块的规定数的单位电池彼此区分。将区分后的整体称为蓄电模块。
现有的蓄电装置包括:将串联连接了多个单位电池的蓄电模块进一步串联连接的多个蓄电模块;多个下位控制器(单位电池控制器),其与多个蓄电模块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对构成蓄积模块的多个单位电池进行控制;和上位控制器(电池控制器),其对多个下位控制器(单位电池控制器)进行控制。单位电池控制器和电池控制器之间,通过串行通信彼此收发数据。
公知多种蓄电装置,这些蓄电装置是以环状、即串级链的串行通信连接了多个单位电池控制器与电池控制器的蓄电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专利文献5等)。
专利文献1:特开2000-747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0-29993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7017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318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5-318751号公报。
如果采用以串级链的串行通信连接了多个单位电池控制器与电池控制器的构成,则因在各控制器之间进行串行通信而发送侧控制器的时钟和接收侧控制器的时钟之间存在偏差,所以通信速度(baud rate)发生变化。另外,因串行通信的信号波形边沿(edge)的失真(なまり)、或者信号的High/Low阈值的差异等而导致信号的High/Low电平的期间偏差,也会导致通信速度发生变化。
这些串行通信速度的偏差,因以串级链连接多个单位电池控制器而进一步增大。在偏差增大的状态下,串行通信信号返回到电池控制器时,由于与从电池控制器向单位电池控制器发送时的通信速度不同,所以有可能会发生比特(bit)的读取错误或者接收错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采用以串级链的串行通信连接了多个单位电池控制器与电池控制器的构成,也能够可靠地进行串行通信的蓄电装置、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以及马达驱动装置。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蓄电装置,具有:蓄电模块,其串联连接了多个组电池而成,该组电池串联连接了多个电池单元而成;电池单元控制装置,其与所述多个组电池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具备多个控制电路,所述多个控制电路对对应的所述组电池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进行控制;和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其管理所述蓄电池模块;所述多个控制电路和所述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以环状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或者所述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具备:通信速度检测机构,其检测从其他控制装置或者其他控制电路所输入的数据的通信速度;和接收定时校正机构,其根据由该通信速度检测机构所检测出的通信速度,校正从所述其他控制装置或者其他控制电路所输入的数据的接收定时。
根据该构成,即使采用以串级链的串行通信连接了多个蓄电池模块用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的结构,也能够可靠地进行串行通信。
(2)在上述(1)中,优选地,所述多个控制电路分别检测对应的所述组电池的所述多个电池单元的蓄电状态,并以串行通信向所述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传递该检测出的蓄电状态。
(3)在上述(2)中,优选地,所述蓄电状态至少是所述电池单元的电压和所述电池单元的有无异常;所述蓄电池管理控制装置,以串行通信从所述控制电路交替地获取与所述各电池单元的电压相关的信息和所有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有无异常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608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