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面臭氧发生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8657.0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0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君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2000辽宁省铁岭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臭氧 发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臭氧片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臭氧发生片是一种利用空气中的氧给空气进行消毒灭菌设备的机芯。消毒灭菌设备经常被用于食品车间、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目前,使用的臭氧发生片主要结构是陶瓷片上表面为分段电极,下表面为整块电极;当分段电极通过高频高压电流时,就会使陶瓷片表面产生电晕放电现象,通过电晕放电将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但由于陶瓷片的下方为没有分段的整块电极,不能产生电晕,因此,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浪费了很多的电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电能的双面臭氧发生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陶瓷片,陶瓷片的上表面具有电极,其结构要点陶瓷片的下表面上具有与上表面电极相应的间隔电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陶瓷片的下表面上具有与上表面电极相应的间隔电极,本发明的发生片在通电时,不仅陶瓷片上表面的电极之间产生电晕,而且陶瓷片的下表面的间隔电极之间也同时产生电晕;因此,本发明比原有的臭氧发生片的工作效率至少提高一倍以上,而且也节约了大量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陶瓷片3,陶瓷片3的上表面具有电极2,陶瓷片3的下表面上具有与上表面电极2相应的间隔电极1。
上表面的电极2与下表面的间隔电极1之间最好留有间隙6。
间隙6最好为0~1mm。
使用时,当上表面的电极2、下表面的间隔电极1的导线5、导线4分别通过高频高压电流时,上表面的电极2间、下表面的间隔电极1间分别产生电晕,使陶瓷片3周围空气中的氧电离产生臭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君,未经刘德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86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