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6908.1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1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周珏;曲凡;俞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K9/00;A61P1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慢性 盆腔炎 中药 组合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组合物,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可在制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药物中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多发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性传播疾病泛滥导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亿3千多万性病患者,其中有10%~20%将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其结果是带来长期的慢性盆腔疼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盆腔炎在我国已婚妇女中亦属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在我国育龄女性中,约4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性疾病,已婚女性发病率高达70%。应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国15个省、市的100社区抽取已婚妇女9951例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妇科常见病患病率居第一位为生殖道感染占42.9%,其中慢性盆腔炎占4.1%。美国的克莱士教授曾指出:“还有许多患“隐匿的”盆腔炎妇女同这些有症状的妇女一样面临着慢性盆腔疼痛、异位妊娠和不孕的威胁”。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在我国还日益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多数慢性盆腔炎为遗留的病理改变,常无病原体,部分即使残留病原体,由于病程较长,多产生耐药性,所以抗生素治疗多无效。中药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上具有很强的优势。在高等西医院校国家统编大学妇产科学教材中,慢性盆腔炎是唯一将中医药治疗列为首选治疗方法的疾病。中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可促进炎症吸收,利于机体恢复。
中医古籍对慢性盆腔炎的论述较为分散,按其相关性的大小排列,此病散述于中医学“带下”、“热入血室”、“妇人腹中痛”、“腹痛”、“腰痛”、“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等病之中。中医古籍已经从各个角度将慢性盆腔炎相类中医疾病的理法方药阐发完备,其病因病机不外寒、热、湿、瘀、虚五端。但是由于慢性盆腔炎是西医病名,引入中国较晚,故直到现代才将其总结。慢性盆腔炎是由于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毒内侵;或因余邪未尽,瘀结胞中,气机不利,经络受阻;或经行、产后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邪客于胞中,血为寒凝,瘀结不化,气机不畅。其主要病机为寒、热、湿邪与血搏结、冲任阻滞而致病。慢性盆腔炎患者小腹或少腹疼痛是血瘀的表现;脓样或水样带下是湿浊或湿热的表现;盆腔脓肿、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是瘀积的表现。《金匮要略》说:“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以药测证,说明妇人腹痛主要与湿热、气血凝滞有关。湿热邪毒是慢性盆腔炎发病的主要病因,其病机是湿热邪毒内侵,损伤胞宫冲任,稽留不去,蕴结下焦,日久则壅遏气血,导致气滞血瘀,甚至积结成块。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常有低热或手足心热,小腹胀坠而痛或刺痛固定不移,拒按,带下白黄或黄赤,质稠气臭,腰痛,兼有经前乳房胀痛,心烦易怒等临床表现。慢性盆腔炎患者在妇科检查所表现出的宫体痛或增大,附件增厚压痛,拒按,甚至包块及粘连引起的宫体活动受限等阳性体征同样可以作为辨证的有力依据。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正是针对热、瘀、结而设。方中红藤性平,味苦,善于清热解毒散结。《本草图经》谓其:“行血,治血块。”《闽东本草》谓:“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红藤有入血分,有活血化瘀之功。败酱草性凉,味辛苦,善于清热解毒,祛瘀排脓。《本草纲目》谓其:“败酱,乃手足阳明,厥阴药也。善排脓破血,故肿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后人不知用盖未过识者耳。”方中黄芩味苦,性寒,功效清热泻火、燥湿安胎。《本经》载其“主诸热黄疸,肠游,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疸蚀,火疡。”《别录》谓其“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药性论》言其“能治热毒......治热腹中痛,心腹坚胀”。莪术性温,味苦辛,善于祛瘀通经消症,行气消积。张锡纯云其:“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诸药相合,气血得畅,瘀热得解,经脉得通,慢性盆腔炎可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每1000个剂量单位的制剂由以下配比的原料组成:红藤150-450份,败酱草100-300份,黄芩200-500份,莪术100-300份。
以上组份的重量以生药计算。每1份可以是1g,也可以是公斤或吨,如果用克为单位,该配方组成可制成药物制剂1000剂。所述1000剂指,制成的成品药物制剂,如制成颗粒剂1000g等,作为颗粒剂也可以制成大包装,如100-500袋,具体可以是100袋、125袋、200袋、250袋、500袋等,每袋可作为一次服用剂量。
以上组成,可制成50-1000次服用剂量的制剂,如作为颗粒剂,制成125袋,每次服用1-2袋,共可服用62.5-12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6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