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棉花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形成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1837.6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0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峙英;王彦霞;王省芬;赵晶;张桂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C12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1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棉花 幼胚离体 培养 植株 形成 培养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特别涉及一种棉花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形成的专用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属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除4个常用的栽培种外,还有30多个野生种。棉属野生种和近缘种中蕴藏着许多抗盐、抗旱和抗病虫优良基因,将这些有益基因通过种间杂交转育到栽培种中,是拓宽棉花遗传基础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种属间的遗传隔离,杂种胚常常败育致使杂交难以成功。幼胚(珠)离体培养技术通过人为改善幼胚发育条件,提供幼胚发育必需的营养物质,促使幼胚发育成植株,为创造遗传新种质提供一条重要途径。将幼胚培养技术应用于常规育种程序中,可节省棉花种子成熟和种子萌发前的休眠时间,在不影响世代间选择程序的情况下,缩短棉花植株的发育周期,从而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快速培育棉花新品种。
棉花的幼胚离体培养有多种培养方法和培养基。其中,用于棉花幼胚离体培养的培养基有Mauney培养基(Mauney JR.Botanical Gazette,122:205~209,1961)、MS培养基(Aher AR,Pawar SV,Patil SC,Mehetre,SS,Shinde GC,Pardedhi SU.Current Science,87:286~289,2004)、BT培养基(Beasley CA,Ting IP.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60:130~139,1973)和BH培养基(Stewart JM,Hsu CL.Planta,137:113~117,1977)等;培养方法有:棉花幼胚发育不同时期转换不同培养基的方法(Thengane S,Paranjpe SV,Khuspe SS,MascarenhasAF.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6:209~219,1986),光照培养结合黑暗培养(AherAR,Pawar SV,Patil SC,Mehetre,SS,Shinde GC,Pardedhi SU.Current Science,87:286~289,2004)等方法。
虽然棉花幼胚离体培养有多种培养基和培养方法,但仍然存在着幼胚培养时间长、幼胚萌发困难、成株率很低等问题。Stewart等(Stewart JM,Hsu CL.Planta,137:113~117,1977)利用其研制的培养基经过8~10周将成熟胚培养成苗;Thengane等(Thengane S,Paranjpe SV,Khuspe SS,Mascarenhas AF.Plant Cell Tissue Organ and Culture,6:209~219,1986)实验表明,幼胚转换5种培养基经过140~160天培养成发育完全的小植株;Mirza等(Mirza MA,Shaikh AL.The Pakistan Cottons,28,117~126,1984)报道19种不同棉属种间杂交胚在改良的BT培养基中培养,萌发胚率为8.0%~50.0%,仅有极少数萌发胚发育成株。这些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棉花幼胚培养的困难程度和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棉花幼胚培养技术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棉花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形成的专用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1.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棉花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形成的培养基(命名为CEM)配方如表1。
表1 棉花幼胚离体培养和植株形成的专用培养基组成成分(CE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18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导件的输送带
- 下一篇:一种高纯硫化氢的合成装置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