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51200.7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3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冯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8/06 | 分类号: | F04C28/06;F04C18/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30040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压缩机 曲轴 电机 转子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使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装配更加容易,且便于拆卸的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由电机部和压缩机部组成。电机部的电机转子设置在铁芯和绕组构成的环形定子的中心空腔内,转子的中心设有与转子配合的曲轴,曲轴的一端连接压缩机部。压缩机部主要包括与曲轴连接的滚动活塞及其收容的压缩气缸。
如图1所示,现有的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包括压缩机曲轴1和与压缩机曲轴1相配合的电机转子2,压缩机曲轴1上设有一突出曲轴的半圆形的曲轴偏心部3,该曲轴偏心部3将压缩机曲轴1分为长轴4和短轴;电机转子2的中心设有一与压缩机曲轴1相配合的内孔5,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与电机转子2的内孔5相配合置于电机转子的内孔5中。在压缩机曲轴1和电机转子2组装时,一般采用过盈配合的装配方式,才能使得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牢固的固定在电机转子2的内孔5内。在生产线上大批量组装时,为了使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能够插入电机转子2的内孔5内,首先要把电机转子2进行加热处理,使其孔径增大到大于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以便与压缩机曲轴1的内孔5装配。由于电机转子2是在生产线上大批量的用电磁加热,要使所有的电机转子2都达到设定的温度以后再进行装配,温度不易掌握和控制,造成电机转子2受热不均匀,使得有的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在电机转子2的内孔5装配到一半时由于温度下降,使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正好卡在电机转子2的内孔5内,即退不出来也装配不进去,只能成为废品。从而导致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使得产品的合格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其能够使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装配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提高了组装和作业效率,并且便于拆卸,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包括压缩机曲轴和与压缩机曲轴相配合的电机转子,所述压缩机曲轴上设有一突出曲轴的半圆形的曲轴偏心部,该曲轴偏心部将压缩机曲轴分为长轴和短轴;所述电机转子中心设有一与压缩机曲轴相配合的内孔,在压缩机曲轴的长轴的周面上设有数个轴向平面,长轴的未端设有螺纹;电机转子的内孔设有与长轴的周面上设置的数个轴向平面相配合的数个内孔平面;压缩机曲轴的长轴与电机转子的内孔相配合置于电机转子的内孔中,利用螺母与长轴的未端的螺纹旋紧,将压缩机曲轴的长轴与电机转子固定在一起。
所述的数个轴向平面设置在压缩机曲轴的长轴的中段位置上,长轴的前段为圆柱体,所述电机转子的内孔前段为圆孔,后段设置有与数个轴向平面相配合的数个内孔平面。
所述压缩机曲轴周面上有数个棱边。
所述的棱边是由轴向平面与压缩机曲轴周面相交形成。
所述的棱边是由每个轴向平面的面相交形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能够使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装配工作变得更加简单,提高了组装和作业效率,并且便于拆卸,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叙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压缩机曲轴和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压缩机曲轴、2电机转子、3曲轴偏心部、4长轴、5内孔、6轴向平面、7螺纹、8内孔平面、9螺母、10圆柱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曲轴与电机转子的配合结构,包括压缩机曲轴1和与压缩机曲轴1相配合的电机转子2,压缩机曲轴1上设有一突出曲轴的半圆形的曲轴偏心部3,该曲轴偏心部3将压缩机曲轴1分为长轴4和短轴;电机转子2的中心设有一与压缩机曲轴1相配合的内孔5,在压缩机曲轴1的长轴4的周面上设有数个轴向平面6,每个轴向平面与曲轴周面相交形成有数个棱边;每个轴向平面的面相交形成数个棱边。
本实施例为设置有两个轴向平面6,两个轴向平面6的周面上形成有棱边,两边的棱边是由轴向平面与曲轴周面相交形成,中间的棱边是由两个轴向平面的面相交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512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叩合定位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降温油路的摩托车发动机右曲轴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