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报警装置的塑料击打板、报警装置及击打板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49403.2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W·魏斯格贝尔;T·汉泽斯;S·蒂德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5/12 | 分类号: | G08B25/1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立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装置 塑料 击打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报警装置的由塑料制成的击打板、一种报警装置以 及该击打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报警装置由许多应用范围公知。这类装置通常用作分散的对通向警察 局、消防队或急救医师的紧急呼叫报警器。一般公知的是,报警装置带有一 个壳体,该壳体具有一个可透视的前板。根据EN 54-11,报警装置按报警启 动方式划分。第一方式是直接启动报警,其中通过毁坏或推移前板或前板部 分而发出警报。在另一方式的情况下要求补充操作一个启动元件,例如一个 按钮,以便发出警报。
在上述后一种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现有技术中通常用玻璃板作为前板。 由要发出警报的人将这些玻璃板击碎或压碎,以便操作设置在玻璃板后面的 启动元件。尽管制造厂家有安全防护措施,但并不能完全避免由于玻璃板的 碎片造成的伤害危险。
为了进一步减小伤害的危险,文献GB 2313614A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情 况监视装置的可破碎的盖件。该盖件主要由一种增强的特种玻璃构成,该特 种玻璃具有一个材料厚度减小的线形部分。此外,该盖件包括一个破裂装置, 该破裂装置被构造用于将局部的力引导到材料厚度减小的部分中。在击打盖 件时,规定借助于破裂装置在材料厚度减小部分的区域中引起破裂,其结果 是将增强的特种玻璃打碎成小而无危险的块。
可能会构成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文献NZ 330406公开了一种两件式窗形 式的用于报警装置的盖件。该窗具有一个框架区域以及一个内部的窗部分, 所述框架区域固定在报警装置之上或之中,所述内部的窗部分可以通过力作 用被压出或击出。框架区域和窗部分通过一个形锁合的连接彼此连接,该连 接被这样构造,使得窗部分在使用之后-即操作完报警装置之后-仍可 以重新装入到框架区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塑料制成的击打板、一种报警装置以及一种制造击打 板的方法。本发明优选的和/或有利的实施形式通过改进方案以及下面的说 明和/或附图给出。
根据本发明的击打板被构造用于和/或适合用于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是 一种手动火警报警器(优选按照EN 54-11)、一种信号发送器和/或一种按钮 火警报警器。该击打板完全和/或基本上完全由塑料构成,该塑料优选被构 造成是可透视的和/或透光的或者是半透明的和/或透明的。在少数的优选的 实施形式中,塑料被不可透视地实现。
至少设置两个部分区域,即面部分区域,这两个部分区域通过至少一个 给定分离部位彼此分隔。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区域完全通过给定分 离部位彼此分隔,但在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区域之间只是以段的方式伸展的分 隔部分也优选地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中。可选择的是,给定分离部位将击 打板划分为多个部分或部分区域。给定分离部位优选这样来构造,使得从一 个预先给定的力作用起,尤其是在给击打板施加以一个极限的力和/或一个 极限冲击时,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区域彼此分离。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两个部 分区域进行完全的分离,在击打板在结构上移位时,作为替代方案规定,所 述至少两个部分区域沿着给定分离部位优选最大部分地分离,尤其是只还通 过剩余段挂连着。
根据本发明规定,给定分离部位和/或其中的部分区域被构造成只是和/ 或仅仅不可逆地和/或不能修复地可分离。尤其是在给定分离部位分离之后, 所述至少两个部分区域不可再如下组装在一起,即组装起来的击打板再次相 同地和/或可互换地与原来的击打板相对应。为此原则上,如果一个、多个 和/或所有部分区域特别是受到微小的损坏,以致可识别出击打板的重新组 装,则此时就足够了。作为替代方案,击打板被这样构造,使得在分隔时产 生的损坏是如此的严重,以致于击打板的重新接合被完全避免。作为另一种 替代方案,给定分离部位在结构上被如此构造,使得即使在部分区域未损坏 的情况下也不可能重新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94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