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降低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移动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7729.1 | 申请日: | 2007-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魏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1Q17/00;H04B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明星;韩素云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降低 电磁波 能量 吸收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低电磁波能量吸收比的移动终端,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降低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并包括天线图案和接地图案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移动终端的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所以移动终端已经变得很普及。因此,使用移动终端花费的平均时间已经迅速增加。所以,对从移动终端辐射出的电磁波是否对人体具有有害的影响的关注也增加了。
电磁波能量吸收比(SAR)通常用作指示由从移动终端辐射的电磁波引起的对人体有害影响的程度的数值。SAR是人体单元每单位质量吸收的电功率,测量单位为W/kg。因为很难直接对人体进行测量,所以使用称作人体模型(human body phantom)的装置测量人体的SAR,所述的人体模型具有类似于人体组织的电常数。SAR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其中,σ是人体模型的电导率,ρ是密度,|Ei|2是局域电场矢量的峰值。
人体组织中的SAR与该组织中的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比例,并且由入射的电磁场的参数(例如频率、强度、方向和电磁场的源)、目标物的相对位置、暴露的人体的典型组织(characteristic tissue)的遗传特性、地面影响以及暴露的环境影响来确定。
多个国家已经基于SAR建立并且规范了关于人体暴露于电磁波的安全标准。为了满足SAR标准,当制造移动终端时会使用各种降低SAR的方法。
一种这样的方法是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涂上电磁干扰(EMI)涂料。EMI涂料通过使金属体封闭的弯曲表面的相对侧电磁地分开而提供电磁屏蔽效应。当EMI涂料被涂在移动终端的壳体上时,在壳体中产生的电磁波不会从移动终端辐射出去。它还可以防止静电和起电的产生。虽然这种方法对终端的电磁敏感度(EMS)和EMI具有影响,但是不能从根本上减小从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影响。此外,理论上,当EMI涂层被涂在移动终端上时,通过由于EMI涂料而产生的再次反射可增加人体的SAR。
另一种方法是考虑到SAR而在移动终端内布置各种部件。然而,为了减小SAR而在移动终端内重新布置各种部件会对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和/或外形产生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形成可吸收天线图案附近的电磁波的接地图案可减小SAR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这样一种移动终端,其中,通过用金属构件将接地图案连接到地,使天线图案和接地图案形成在与地分开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它特点部分将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部分将从描述中变得清楚,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电路板、在电路板中的地、天线图案和接地图案。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接地图案与天线图案隔开,并且由吸收电磁波的材料制成。接地图案连接到电路板的地。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包括地的电路板、辅助地、天线图案和接地图案。该壳体包含电路板。辅助地与电路板的地隔开。接地图案与天线图案隔开,并且包括吸收电磁波的材料。所述接地图案还连接到所述辅助地。
应该理解,以上总的描述和以下详细的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解释所要求的本发明。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附图结合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天线托架的透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天线托架的透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移动终端的壳体的天线托架的透视图。
图4是显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壳体中的天线托架的透视图。
图5是显示设置在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壳体中的天线托架的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7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