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4309.8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1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润;丁宏升;郭景杰;毕维生;傅恒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F1/14 | 分类号: | C22F1/14;B22D27/20;B21C37/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国清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电磁 坩埚 连续 熔铸 钛合金 近单晶锭 方法 | ||
1.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冷坩埚电磁约束成形与定向凝固装置的炉体内抽真空,真空度为0.05~1Pa,后返冲氩气到300~400Pa;
步骤二、定向凝固装置内的水冷铜坩埚(2)的腔体内部设有钛铝合金料棒(1),水冷铜坩埚(2)的外部设有感应线圈(3),感应线圈(3)的匝数为(4)匝,线径为8mm,分布在水冷铜坩埚(2)的外表面上;
步骤三、钛铝合金料棒(1)在定向凝固装置的控制下进入感应线圈(3)的2~5mm处,抽拉棒(37)伸入水冷铜坩埚(2)腔体内48~49mm处,抽拉棒上端设有钛合金底料(35),感应线圈(3)通入单相交流电,电源功率为50~56KW,通电时间20~30分钟;
步骤四、进行抽拉,在定向凝固装置的控制下抽拉棒(37)以2~8μm/s、上料棒36以2.2~10μm/s的速度都向下运动,钛合金料棒(1)的直径为23~28mm,送料速度=抽拉速度×新形成料棒半径的平方÷送料棒半径的平方,当结晶体抽拉棒全部进入结晶器(9)内,结晶器(9)内装有低熔点合金冷却液(10),冷却液(10)为三元合金液,新制备料棒抽拉20mm后,开始形成单晶,直到钛合金送料棒全部用完,新制备的为钛合金近单晶锭,近单晶锭组织为外层有1~2mm的多晶区,内部为一个晶粒,将外层加工后即得单晶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钛合金底料(35)直径小于水冷坩埚(2)腔体直径,且钛合金底料(35)直径上部分为25~26mm,高度为20~20mm,下部分直径为29~29.5mm,高度为15~1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钛合金料棒(1)直径小于水冷铜坩埚(2)的腔体直径,送料速度与抽拉速度严格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水冷铜坩埚(2)为内外通缝式分瓣结构,相邻两瓣之间的缝隙(34)的宽度L为0.3~0.8mm,缝隙(34)中填充绝缘材料,缝隙(34)的高度K为水冷铜坩埚高度H的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3)与水冷铜坩埚(2)之间的安装位置为:感应线圈(3)向水冷铜坩埚(2)不分缝区域以上延伸2~3mm距离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金成分Ti6Al4V。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冷却液10为三元合金液由Ga、In和Sn组成,按重量Ga为25%、In为13%和Sn为6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电磁冷坩埚连续熔铸钛合金近单晶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合金成分为Ti6Al4V,在速度为8μm/s,功率为56KW的条件下20分钟进行抽拉,新制备料棒抽拉20mm后,开始形成近单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430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