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海水淡化工艺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43902.0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姜新明;项公浩;项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新明 |
主分类号: | C02F1/14 | 分类号: | C02F1/1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殿绅;庞炳良 |
地址: | 325025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海水 淡化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回收工艺,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能在太阳能热量下汽化海水生产优质淡水的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采用蒸汽加热、电加热,设备运行耗能大、生产成本高,无法达到低能耗的生产要求。如蒸汽加热的海水淡化装置,包括海水水槽、给水水泵、蒸气室、冷凝器、分离器、冷却水水池、冷却水水泵和淡水水池等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在海水沸点以下气化海水生产优质淡水的工艺及装置。太阳能海水淡化的工艺是:抽取的海水经过滤后到原水水池,再经给水供水泵喷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上方均布器内,流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水流由上而下强制成膜加温蒸发,后进入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水蒸汽被冷凝器凝集成淡水,淡水由上而下流入淡水水池,剩余水进入太阳能蒸发器进行二次加热,由给水供水泵再次送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呈循环蒸发进行海水淡化,海水不断循环蒸发其浓度不断提高,在达到过饱和时析出晶体沉降到分离器下方,打开阀门排出晶体,得到副产物盐。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原水水池、给水供水泵、电控箱、流量计、给水均布器、太阳能降膜蒸发器、汽水分离器、沉降槽、太阳能蒸发器、冷却器、淡水水池、冷却水水池和冷却水水泵和自能散热器组成,其中,太阳能降膜蒸发器与水平面呈90°置于整个装置上,太阳能蒸发器与水平面呈25°置于分离器下方;给水供水泵经管道与海水水槽连接,海水供水泵的另一端连接流量控制阀门、流量控制阀门连接流量计,流量计另一端连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上方的给水均布器、给水均布器与太阳能降膜蒸发器相连,太阳能降膜蒸发器出口经管道连接汽水分离器,汽水分离器上方连接冷却器、汽水分离器下方连接太阳能蒸发器回水口,太阳能蒸发器出水口连接给水供水泵;冷却器底部经管道连接淡水水池、冷却器下方冷却水入口经管道连接冷却水水泵,冷却水水泵经管道连接冷却水水池、冷却器上方的冷却水出口连接自能散热器、自能散热器下方连接冷却水水池;汽水分离器下面设有沉降槽、固体盐由沉降槽下方阀门排出。
海水淡化过程如下:抽取海水经过过滤后到原水水池,经给水供水泵喷入太阳能蒸发器上方的给水均布器内,流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内,原水由上而下在太阳能降膜蒸发器众多列管内形成水膜加温蒸发,然后进入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水蒸汽被冷却器集成淡水,剩余原水进入太阳能蒸发器进行二次加热,由给水供水泵回送至太阳能太阳能蒸发器上方的给水均布器内,流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呈循环蒸发进行海水淡化,被冷却器集成的淡水,由上而下流入淡水水池;海水不断循环蒸发,其浓度不断提高,在达到过饱和时析出晶体(盐)沉降到分离器下方沉降槽内,打开下方阀门排出晶体,即得到副产物盐;给水供水泵循环给水,便实现连续生产。本装置由于采用了太阳的热能,其运行耗能低、操作减便,实现了低价海水淡化生产生活用淡水的目的,给国家降低了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附图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志:1、原水水池 2、给水供水泵 3、电控箱 4、流量计 5、给水均布器 6、太阳能降膜蒸发器 7、分离器 8、沉降槽9、太阳能蒸发器 10、冷却器 11、淡水水池 12、冷却水水泵 13、自能散热器 14、冷却水水池。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太阳能海水淡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抽取海水经过滤后到原水水池,再经给水供水泵喷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上方均布器内,流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水流由上而下强制成膜加温蒸发,后进入分离器进行汽水分离,水蒸汽被冷凝器凝集成淡水,淡水由上而下流入淡水水池,剩余水进入太阳能蒸发器进行二次加热,由给水供水泵再次送入太阳能降膜蒸发器,呈循环蒸发进行海水淡化,海水不断循环蒸发其浓度不断提高,在达到过饱和时析出晶体沉降到分离器下方,打开阀门排出晶体,得到副产物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新明,未经姜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439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