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胺、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和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38022.4 | 申请日: | 2007-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7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史尚;藤原武;藤马大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索株式会社;智索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7C211/50 | 分类号: | C07C21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 地址: | 日本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侧链结构的二胺和使用该二胺的聚合物(聚酰胺酸或其衍生物)溶解在溶剂中得到的液晶取向剂、具备由该液晶取向剂形成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计算机的监视器以及摄像机(video camer)的取景器、投影型显示器等各种液晶显示设备中,最近电视机中也使用液晶显示装置。并且,液晶显示装置还用作光学打印机磁头、光学傅里叶变换(optical fourier transform)装置、光阀等光电子学相关装置。
以往,液晶显示装置以使用向列液晶的显示装置为主流,已实际应用的液晶显示装置有:1)90度扭转的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显示装置;2)通常180度或180度以上扭转的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Nematic,STN)型液晶显示装置;3)使用薄膜晶体管的所谓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TFT)型液晶显示装置。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以下缺点:图像可适当目视的视野角狭窄;从斜向观看时,出现亮度或对比度下降以及中间色调的亮度转换现象。近年来,关于上述视野角的问题,通过以下技术进行改良,即:1)使用了光学补偿膜的TN-TFT型液晶显示装置、2)使用了垂直取向和光学补偿膜的垂直取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液晶显示装置、3)将垂直取向和突起结构物技术并用的多区域垂直取向(Multi 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型液晶显示装置、或4)横电场式共面转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型液晶显示装置、5)电控双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ECB)型液晶显示装置、6)光学补偿弯曲排列(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或Opticallyself-Compensated Birefringence:OCB)型液晶显示装置等技术,改良的技术已实际应用或正在研究中。
液晶显示装置技术的发展不单是通过改良上述驱动方式或装置结构来实现,还通过改良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成部件来实现。显示装置所使用的构成部件中,特别是液晶取向膜,是关系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的重要要素之一,随着显示装置的高品质化,液晶取向膜的作用也逐年变得重要起来。
液晶取向膜是由液晶取向剂制备的。目前,主要使用的液晶取向剂是 将聚酰胺酸或可溶性的聚酰亚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溶液。在基板上涂布上述溶液后,通过加热等方法成膜,形成聚酰亚胺系取向膜。虽然也在研究除聚酰胺酸或可溶性聚酰亚胺以外的各种液晶取向剂,但从耐热性、耐化学品性(耐液晶性)、涂布性、液晶取向性、电特性、光学特性、显示特性等方面考虑,基本还未实现实用化。
为了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液晶取向膜所要求的重要特性可以列举出:电压保持率和残留DC。若电压保持率低,则在燃烧期间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下降,结果亮度下降,给正常的谐调显示带来障碍。另一方面,若残留DC大,则施加电压后尽管除去电压,消去的图像也会残留,即出现所谓的“余象(afterimage)”。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尝试,最近提出了几种方法。
1)已知用于形成液晶取向膜的、组合使用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聚酰胺酸的聚酰胺酸组合物(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33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3347号公报)。
2)已知使用聚合物成分和溶剂的清漆组合物,其中上述聚合物成分使用聚酰胺酸和聚酰胺(参照专利文献3:WO 00/61684号公报)。
3)已知使用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酰胺酸和聚酰胺以及溶剂的清漆组成物(参照专利文献4:WO 01/000733号公报)。
4)已知使用了高分子材料的清漆组合物,其中上述高分子材料使用由具有特定结构的胺成分合成的聚酰胺酸等(参照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2-162630号公报)。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关于电压保持率和残留DC的问题还留有研究余地。另外,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中使用的胺成分,本发明的保留式(I)结构的使电压保持率和残留DC得到改善的胺成分还不为人所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933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93347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索株式会社;智索石油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智索株式会社;智索石油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8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