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妇科瘫痪经带散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7872.2 | 申请日: | 2007-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7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日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日久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15/00;A61P25/00;A61P29/00;A61K35/5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4600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妇科 瘫痪 经带散 | ||
为了挖掘祖国医学遗产,发挥医学宝库之精华,创造者发明妇科 瘫痪经带散,主治妇科瘫痪病症有特效。患者多因经来、产后调护 不当,导致身痛、腰痛、腿痛、胳膊痛,逐渐行走艰难,时有扶床 行动,时有靠别人扶助行动,严重卧床不起,翻转屈伸疼痛难移, 有的合并月经过少、闭经、痛经、带下、不孕等病症,病久不愈, 导致骨格变形,形成驼背、腰弯、四肢弯屈,严重造成残废。妇科 瘫痪经带散不但主治上述诸多病症,而且对妇科常见的身痛、腰 痛、胳膊痛、腿痛、月经过少、闭经、痛经、带下、不孕等病症, 更能获得没有任何副作用的特殊疗效。
瘫痪病症的病机:是因经来产后调理失节,或因正气不足,素体 虚弱,气血亏少,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易于侵袭人 体,注入经络、肌肉、关节、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而成 本病。风性善行面数变,故游走不定;寒气凝滞,使气血凝滞不 通,故疼痛剧烈;湿性粘滞重着,使肌肤、关节麻本、重着,痛有 定处。
月经过少病症的发病机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阴血不足,血海空 虚;实者多为冲任受阻,血行不畅所致。临床常见的有血虚、肾 虚、血瘀三种类型。
闭经:闭经的原因,归纳起来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肝肾不足, 精血双亏;或气血虚弱,血海空虚,无余可下。实者多因气滞血 瘀,痰湿阻滞,冲任不通,经血不得下行,而致闭经。临床常见的 有肝肾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瘀三种类型。
痛经: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血随气行,气充血沛,气 顺血和,则经行畅通,自无疼痛之患。若气滞血瘀或气虚血少,则 使经行不畅,不通则痛。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有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类型。
不孕症:可分两大类。一是先天性生理缺陷,此非药物所能奏 效;二是属于病理性不孕,临床常见有肾虚、肝郁、痰湿等类,属 于本药治疗范畴。
带下病,其义有二,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带下,是泛指妇科 的经、带、胎、产病症而言。因这些疾病均发生在束滞以下的部 位。如《史记,扁鹊仑公列传》称妇科医生为带下医。
狭义带下,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一种粘性液体,如涕如唾,绵绵 不断,通常称为白带。如王孟英说:“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 润,本非病也。”女子在发育成熟期,或经期前后,或妊娠初期,白 带可相应增多,不作病论。如带下量多,或色、质、气味发生变 化,或伴有全身症状者,即成“带少病”,属于本药治疗范畴。
创造者发明的妇科瘫痪经带散,与市场现存治疗妇科因经期、产 后患上的身痛、腰痛、四肢痛,或引起的瘫痪病症,或者合并月经 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等病症的中西成药相比,妇科瘫痪经带散 一种药物不仅能治疗上述多种病证,而且效果独特,准确可靠,治 愈率高,不产生任何副作用,为患者节省大量药费支出;市面现有 治疗妇科经行产后患的身痛、腰痛、四肢痛,甚至瘫痪病症,或合 并月经过少:闭经、痛经、不孕等症,而用多种成药也治疗不了上 述病因复杂的病症,不仅给患者药费支出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多 种药合用,自然产生各种副作用,对患者身体不利,效果不佳。
妇科瘫痪经带散的药物、分量、制作方法,用量用法:
当归 100克 川芎 100克 桃仁 100克 藏红花 50克
怀牛夕 100克 独活 100克 羌活 100克 川乌 50克
草乌 50克 黄柏 100克 麻黄 100克 防风 100克
荆芥 100克 桂枝 100克 杜仲 100克 苍术 100克
乌蛇 100克 天麻 100克 寄生 100克 花蛇 100克
坤草 100克 川断 100克 全虫 100克 大艽 100克
五加皮 100克 伸筋草100克 葳灵仙 100克
狗脊 100克 甘草 50克 川牛夕 100克
共研细末,每服10克,日服三次,白开水送服。一个月为一个 疗程,病重者三个疗程即可获得显著疗效或痊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日久,未经王日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78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