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型透镜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37066.5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胜间敏明;森将生;北原有;小里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13/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香兰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由模具成型制造的透镜,特别是涉及便携式终端用摄像 透镜、光盘记录再生用透镜、光通信用投光受光透镜、乃至内视镜用物镜 透镜等透镜直径微小的成型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要求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因此具有用于各种用途的成型 透镜。
在通过例如射出成型而形成成型透镜的情况下,由例如如下的一系列 的作业而形成:即将塑料原料加热而软化后,高压注入到模具中而对模具 的光学转印面形状进行转印,并在对模具冷却后打开该模具的上下部而取 出成型透镜。
然而,上述模具的光学转印面形状,虽然希望横跨全面地对制品透镜 良好地进行转印,但是在透镜面的周边,难以施加成型时的压力,难于对 模具的面良好地进行转印。
其中一方,若提高成型时的压力以使得在透镜面的周边也施加充足的 压力,则容易产生毛刺。
另外,若提高合模(型を締め)的力以使得不产生毛刺,则空气难以 从模具内散逸,在模具和透镜面之间容易残留空气,结果存在难以对模具 面进行转印的问题。
为此,以往以来通过较大地采用透镜面的外径和透镜面的有效直径之 间的差而使得在透镜面的有效直径内不产生转印性的劣化。
另外,作为对透镜光学面高精度地进行加工的技术,已经周知有例如 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方案。
〔专利文献1〕特开2001-341134号公报
然而,最近随着便携式电话等移动用机器的发展,对摄像透镜的小型 化的要求也极为强烈起来,关于摄像透镜的透镜面的外径,主流为5mm 以下,并且对1mm以下的产品的要求也较为强烈。
在这种极小的透镜中,使用上述那样的各种以往技术较为困难,并且 即使能够使用这种以往技术,也难以确实将模具周边部分的转印性良好 化。结果,若将透镜面有效面相比于透镜的外径大幅度地减小,对于透过 透镜周边部的光线难于得到所望的折射作用。
因此,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良好地维持光学性能,无论如何均要将透 镜面的有效直径大幅度地缩小。相反,为了确保规定大小的透镜的有效直 径,无论如何也要使透镜面大直径化,并且与上述小型化的要求相反。另 外,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在使用射出成型法而制作的成型透镜中,在使用压 缩成型法而制作的成型透镜中也产生。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为提供一种成型透镜,其在极为 小直径的透镜中,良好地保持透镜有效区域的周边部的光学性能,并能够 寻求透镜面的小直径化。
根据本发明的某一观点,备有:第1透镜面;第2透镜面,将第1透 镜面的有效直径设为d0,将第1透镜面的外径设为d1时,第1透镜面,满 足下述条件式(1):
0.04mm≤d1-d0 …(1)。
在光学的技术领域,“第1透镜面”、“透镜的第1面”等的表述, 是指透镜的光源侧、透镜的物体(被拍摄体)侧或透镜面的入射侧的面。 可是在本申请说明书中,不适用这种称呼。作为对其替代,在本申请说明 书中,简单地将光调光的的透镜面的一个称作“第1透镜面”,将光通过 的透镜面的另一个称为“第1透镜面”。
另外,成型透镜也可以通过对模具的形状进行转印而制作。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关于第1透镜面,比第2透镜面有效直径 大。
另外,优选为,关于所述第1透镜面,有效直径比所述第2透镜面大。
另外,优选为,第1透镜面还满足下述条件式(2):
0.04mm≤d1-d0≤1.00mm …(2)。
另外,优选为,所述第1透镜面的有效直径d0满足下述条件式(3):
d0≤1.00mm …(3)。
另外,优选为,所述第1透镜面的外径d1是5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能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7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手机短信充值电话卡的电讯方法
- 下一篇:一种空腔模壳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