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5495.9 | 申请日: | 2007-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3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克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克丁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11/14;A61K35/36;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0江苏省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咳嗽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成药,特别是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很多,时冷时热,气温不稳,稍不留意,很容易感冒,而咳嗽往往伴随感冒而来,但也有由心脏扩大,或寄生虫病变、肺炎、肺结核、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所引起。轻度的咳嗽令人烦恼,严重的咳嗽令人喘气受阻,震动脑袋,引起剧烈的头痛。当前,治疗咳嗽常用西药,这些西药不仅价格昂贵,而且毒副作用也较高,运用中草药治疗或辅助治疗咳嗽是一直研究的工作,但目前的药物只能减轻患者痛苦,不能根治,且药物成本高,疗程长,耗药量大,疗效也不能令人满意,长期服用伤脾胄,更不适用老弱病人服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咳嗽病,且疗效显著,疗程短的治疗咳嗽的中药。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依据中医对咳嗽治疗的法则,即扶正培本,通络散寒,活血化瘀,散结润肺,止咳化痰,解毒止痛,软坚散结,本发明是根据上述法则组成的,既能通络散寒,活血化瘀,散结润肺,止咳化痰,解毒止痛,又能扶正培本,软坚散结。本发明的川贝、天冬和款冬花散结润肺,清肺降火,止咳化痰;当归、阿胶调经润燥,补血活血,补血润肺,化瘀生新;五味子、百合和麦冬敛肺止泻,生津敛汗,清热宁心,固肾涩精,润肺止咳;白芍、前胡、紫菀和桔梗柔肝止痛,养血敛阴,散风寒,消痰排脓,利气豁痰,清热化痰;桑白皮和茯苓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渗湿利水,安神益脾;本发明具有祛邪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和良好的治病作用,也可用于治疗其它呼吸系统疾病。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五味子21~41份 川贝21~41份 阿胶21~41份
当归21~41份 白芍35~55份 桔梗35~55份
紫菀35~55份 天冬52~72份 麦冬52~72份
茯苓52~72份 前胡52~72份 桑白皮52~72份
鱼腥草5~18份 三七13~26份 半夏7~20份
旱莲草7~20份 枇杷叶4~18份 蛤蚧3~9份。
本发明的配方优选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五味子26~36份 川贝26~36份 阿胶26~36份
当归26~36份 白芍40~50份 桔梗40~50份
紫菀40~50份 天冬57~67份 麦冬57~67份
茯苓57~67份 前胡57~67份 桑白皮57~67份
鱼腥草5~18份 三七13~26份 半夏7~20份
旱莲草7~20份 枇杷叶4~18份 蛤蚧3~9份。
本发明的配方最佳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五味子31份 川贝31份 阿胶31份
当归31份 白芍45份 桔梗45份
紫菀45份 天冬62份 麦冬62份
茯苓62份 前胡62份 桑白皮62份
鱼腥草5~18份 三七13~26份 半夏7~20份
旱莲草7~20份 枇杷叶4~18份 蛤蚧3~9份。
本发明的制法是先取阿胶炖烊化后待用,再将五味子、川贝、当归、白芍、桔梗、紫菀、天冬、麦冬、茯苓、前胡、桑白皮、鱼腥草、三七、半夏、旱莲草、枇杷叶的蛤蚧干燥粉碎至80~120目细粉,将加工后的细粉与炖烊化后的阿胶和炼蜜混合均匀,炼蜜按每100克药粉加入90克炼蜜计,制成每丸7克重的蜜丸即可,用法为日服三次,每次一丸。
本发明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选用的中草药各组分符合药政法规定,利用各味中药的综合作用治疗各种咳嗽,无化学甜味剂,对人体无毒害。经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被试验动物末见任何毒性反应,其主要脏器也无明显的改变,药物安全可靠。
2、本发明无须煎煮,使用方便,药中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多种维生素,挥发油,葡萄糖,蔗糖,脂肪油,利于人体吸收,去病强体。药物成本低,疗程短,耗药量少,通常花费不过百元,一疗程即显效。疗程即显效。
3、本发明可有效地治疗各种咳嗽,并对其它呼吸系统疾病也有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克丁,未经孙克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54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