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250.0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军;颜金培;沈湘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湿法 脱硫 协同 脱除 pm sub 2.5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a.一次脱除PM2.5:温度120-180℃、湿度5-12%的含尘烟气在脱除粒径≥2.5μm的粗颗粒后,经湿度调节相对湿度增至20~50%,调节湿度后的烟气进入脱硫塔与脱硫吸收液逆流接触,PM2.5微粒发生凝结长大并被部分脱除,一次质量脱除效率为40~60%;
b.二次脱除PM2.5:烟气经上步处理后,由脱硫塔进入相变凝结室,烟气在相变凝结室中的停留时间≥50~200毫秒,促使未脱除的PM2.5微粒发生二次凝结长大并被高效除雾器脱除,得净化烟气,二次质量脱除效率为40~60%,总PM2.5质量脱除效率8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喷雾化热水或添加蒸汽的方式调节烟气含湿量,雾化热水的粒径为20~30μm,经调节后脱硫塔进口烟气相对湿度20~50%,温度7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口脱硫液温度为20~50℃,比进口烟气温度低30~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变凝结室通过添加适量蒸汽或使烟气冷却5~10℃达到过饱和状态,过饱和度为1.10~1.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热水或水汽中添加可降低水汽核化临界过饱和度,提高PM2.5脱除效果的润湿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润湿剂中添加有增效剂或助剂,如氯化镁、硫酸钠,润湿剂添加量为溶液或水汽重量的0.001~0.01%。
6.一种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方法的装置,包括脱硫塔(5)、除尘器(1)、烟气再热器(4)、引风机(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气湿度调节室(2)、相变凝结室(9),烟气湿度调节室设置于除尘器(1)出口与脱硫塔(5)烟气进口之间,相变凝结室(9)设于脱硫塔(5)烟气出口和烟气再热器(4)进口间,也可适当增加脱硫塔高度,以脱硫塔顶部空间作相变凝结室,引风机(12)设于烟气再热器(4)出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凝结室内衬具有增进相变效果和防腐双重功效的低表面能材料,如聚四氟乙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和相变凝结室内分别设有脱硫塔除雾器(7)和相变凝结室除雾器(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湿法脱硫中协同脱除PM2.5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器为丝网除雾器、挡板除雾器或旋流板除雾器,优选丝网除雾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2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