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溶液冷却吸收段和丝网波纹填料层的氨吸收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32086.3 | 申请日: | 200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7/00 | 分类号: | F25B37/00;F25B1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志斌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液 冷却 吸收 丝网 波纹 填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器,尤其是一种带溶液冷却吸收段和丝网波纹填料层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器。
背景技术
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虽然是最早实现的人工制冷方式,可实现连续制冷,但通常被认为是体积庞大、效率偏低的方式,因而需要在紧凑性和效率方面有所创新。提高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效率的一条途径是利用吸收热来回热溶液,最终达到减少在发生器中对外界能源的消耗,这就是溶液冷却吸收。用于海上渔船保鲜制冷的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降膜吸收器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摇晃条件下在水平管束外表面上液膜分布的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是提高系统的循环效率和吸收器的传热传质效率,提高在摇晃条件下水平管束外表面上液膜分布的有效性,并方便对吸收器冷却水侧传热面污垢的定期清洗。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吸收器采用卧式管壳式结构,包括壳体、冷却水冷却吸收段组件、稀溶液喷淋分布管组件;壳体的筒体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左管板和右管板,壳体上部设有氨气进口,壳体底部设有液囊,液囊上设有低压浓溶液出口;冷却水冷却吸收段组件包括下传热管束、下管束进口腔室、下管束出口腔室和下管束折返腔室;下传热管束各传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并焊接在左管板和右管板的管孔内,在右管板上左右布置下管束进口腔室和下管束出口腔室,在左管板上布置下管束折返腔室,下管束进口腔室上布置冷却水进口管,下管束出口腔室上布置冷却水出口管;稀溶液喷淋分布管组件由进口母管和喷淋分布管组成,进口母管一端为稀溶液进口,另一端穿过壳体,在壳体内连接2~6根喷淋分布管,喷淋分布管布置在壳体内传热管束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器还包括浓溶液冷却吸收段组件,浓溶液冷却吸收段组件包括上传热管束、上管束进口腔室、上管束出口腔室和上管束折返腔室,上传热管束各传热管的两端分别插入并焊接在左管板和右管板的管孔内,在右管板上左右布置上管束进口腔室和上管束出口腔室,在左管板上布置上管束折返腔室,上管束进口腔室上布置浓溶液进口管,上管束出口腔室上布置浓溶液出口管;喷淋分布管、上传热管束和下传热管束的各层管子之间设有丝网波纹填料层。
本发明在上述下管束进口腔室与下管束出口腔室上设有右矩形法兰和右矩形端盖,下管束折返腔室上设有左矩形法兰和左矩形端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本方案的吸收器内融入了GAX循环所需的溶液冷却吸收段的传热面(吸收器上管束),可使制冷机循环效率提高。
(2)在稀溶液喷淋分布管、浓溶液冷却吸收段的上管束和冷却水冷却吸收段的下管束的各层管子之间都设有丝网波纹填料层,不仅改善了液膜分布的有效性,而且增加了传质面积,对于在摇晃条件下工作的渔船用氨水吸收式制冷机的降膜型吸收器尤其重要。
(3)吸收器采用管壳式换热器以方便对冷却水(海水)侧传热表面(管内)作定期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32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线框以及利用该引线框的半导体器件
- 下一篇:在有用信号中嵌入数字水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