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腐蚀粗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710126362.5 | 申请日: | 200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2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罗元丰;袁人炜;詹移民;盖奇·M·尼尔森;乌果·坎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H7/00 | 分类号: | B23H7/00;B23H7/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少杰;黄小临 |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粗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电腐蚀加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电腐蚀粗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套料加工方法在工件上加工一个圆环形槽以及位于圆环形槽内的实芯,将该实芯移除后,即在工件上形成一个孔。与已知钻孔的加工方式比较,套料加工方法仅去除所加工孔的一部分,其速度快,耗能低,尤其在加工大尺寸的孔时很有优势。
然而,传统的套料加工方法只能加工直通孔,而不能加工任何非直通的孔,比如弯孔、带有一定角度的孔等等,所以业内需要一种针对非直通的孔的快速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腐蚀粗加工方法,用以在工件上加工槽,该电腐蚀粗加工方法包括:向工件和电极通电,使其中之一为正极,另一个为负极;电极自工件上第一起始点向工件内沿第一加工路径加工,以形成第一环形槽以及位于该第一环形槽内的第一实芯;将电极自工件上第二起始点向工件沿第二加工路径进行加工,以形成第二环形槽以及位于该第二环形槽内的第二实芯,该第一、第二环形槽相交,同时所述第一、第二实芯至少部分从工件上断开;提供流经电极的工件面与工件上与该工件面相应的表面的工作液。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所示为本发明电腐蚀粗加工方法过程中一个示意性的步骤,其中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从工件的前表面向工件内进行加工;
图2所示为本发明电腐蚀粗加工方法过程中另一个示意性的步骤,其中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从工件的外圆周面向工件内进行加工;
图3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电腐蚀粗加工方法的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一个实施例用于实施本发明电腐蚀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5所示为图4中所示的电极的第一个实施例前端部在加工过程中,沿图4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6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二个实施例也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7所示为图6中所示的电极的第二个实施例前端部在加工过程中,沿图6中B-B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8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三个实施例也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9所示为图8中所示的电极的第三个实施例前端部在加工过程中,沿图8中C-C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的电极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工作面的平面图,该电极的第四个实施例也用于实施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在工件上加工一个槽的过程中从工件上所去除材料的示意图,以及根据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个示意性的加工策略;
图12是工件前表面的正视图,该正表面内有一个用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二实施方式加工的第一锥状环形槽及第一锥状环形槽内的第一实芯;
图13是工件外圆周面的一个正视图,该外圆周面上有一个用本发明粗加工方法的第二个实施方式加工的第二锥状环形槽及第二锥状环形槽内的第二实芯;
图14是工件的一个剖面图,该剖面是沿图12中的F-F线和图13中的G-G线所确定的曲面得到的,以显示出所述第一、第二锥状环形槽相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用本发明粗加工方法将工件100加工成叶轮的两个示意性步骤,工件100相对于纵长轴10轴呈轴对称,而加工形成的叶轮以该纵长轴10沿圆周方向均匀排列。其中图1所示为电腐蚀加工工具200的电极20从工件100的前表面18向工件100内进行加工,图2所示为电极20从工件100的外圆周面17向工件100内进行加工。
工件100被装夹在具有一定运动自由度的装置上,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具有一定运动自由度的装置包括装夹工件100的夹具11、安装该夹具11的直立工作台12、安装该直立工作台12且装配在一起的上、下工作台13、14、以及连接上、下工作台13、14底部安装在工作台15上。在加工过程中,夹具11带动工件100一起绕工件100的纵长轴10转动;上工作台13相对下工作台14相对于其共同的竖直中心轴线转动;下工作台14相对于底部工作台15可以在前后、左右方向作水平移动;同时电极20可以沿Z轴作上、下运动,从而得到一个五轴联动的操作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6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相电机无功耗起动器
- 下一篇:用于声表面波塑料封装器件的小型化管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