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具转轴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10125002.3 | 申请日: | 2007-12-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7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皓;陈永东;翁世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1/30 | 分类号: | F21V2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具 转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转轴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台灯的灯具转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台灯通常包括一灯座、一连接灯座的灯杆及一连接灯杆的灯头。其中灯座及灯头内设必要的电子组件,如灯座内设有变压器、与外部连接的电源线,灯头内设有灯泡或者灯管。灯座内的电子组件与灯头的电子组件之间通过导电线电性连接,该导电线一般收容于灯杆内部。为了台灯的灯头能够调整照射角度以适应不同方位照明的需要,灯头与灯杆、灯杆与灯座之间通过一转轴装置连接,该转轴装置具有一定的阻定力,使灯头相对灯杆转动后稳定地定位在相对角度上。
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转轴装置(图未标),该转轴装置10包括一连接一灯头(图未示)的第一转接头11与一设置于灯杆20上的第二转接头29。该灯杆20包括一第一壳体21及一第二壳体22。第一、第二壳体21、22组合后的共同一端部为所述第二转接头29,该第二转接头29将第一转接头11的一枢转部15收容于其中。所述第一转接头11的枢转部15的一侧端面凸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三圆柱形凸台17、18、19。组装时,第一转接头11的三凸台17、18、19与第二转接头29上的一圆形凹槽220配合。通过三凸台17、18、19在凹槽220中滑动,第一转接头11相对第二转接头29转动,以使连接第一转接头11的灯头与连接第二转接头29的灯杆20相对转动。同时导电线(图未示)穿过第一转接头11的凸台17、18与第二转接头29之间的空隙将灯头与灯座的电子组件连接起来。
然而,该第一转接头11相对第二转接头29转动的过程中,导电线常常会被第一转接头11中间的凸台18刮破,使得灯具存在断线的隐患,同时凸台17、18、19的体积小,与第二转接头29的摩擦比较大,容易导致原来的尺寸发生较大变化,使灯头无法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避免磨损导电线的灯具转轴装置。
一种灯具转轴装置,用于连接一灯头与一灯杆,该灯具转轴装置包括一连接灯头的第一转接头与一连接灯杆的第二转接头,该第一转接头具有一连接灯头的固定部及一连接该固定部的枢转部,该枢转部上设有圆弧状的凸台,所述第二转接头上设有一圆槽以收容所述枢转部的凸台,该凸台与第二转接头形成一与该凸台共圆的圆弧状空隙,该空隙的弧长大于其所在圆的半圆周长以供导电线穿过。
本发明灯具转轴装置中,由于穿过空隙的弧长大于半圆,从空隙中穿过的电线不会与凸台接触,有效地避免了电线在第一转接头转动的过程中刮破。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灯具转轴装置与灯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灯具转轴装置中第一转接头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另一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灯具转轴装置与灯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2,为本发明灯具转轴装置100较佳实施例。该转轴装置100包括一第一转接头60、一第二转接头53。所述第二转接头53设置于一灯杆50的一端。第二转接头53与灯杆50可以是分开制造,也可以一体形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转接头53一体形成于灯杆50上。一导电线(图未示)穿过第一转接头60、第二转接头53以及灯杆50,以分别连接灯具的灯头(图未示)及灯座(图未示)。
所述灯杆50由纵长的第一壳体51及与第一壳体51对合的第二壳体55组合而成。该第一壳体51包括中部的一纵长的连接部54及处于连接部54相对两端的收容部52。第二壳体55与第一壳体51呈对称设置,包括一连接部59及位于连接部59相对两端的收容部57。所述第二转接头53由第一壳体51的收容部52、第二壳体55的收容部57组成。
第一壳体51的收容部52一侧中部设有一圆槽(图未标)及一与该圆槽同轴的贯通的中心孔520。该中心孔520的直径比该圆槽的直径小,因此所述收容部52形成一环状的第一接合面526、一平行于第一接合面526的第二接合面527。该收容部52在第一接合面526与第二接合面527之间形成一限位壁529。该限位壁529垂直于第一接合面526与第二接合面527。该收容部52的第一接合面526、限位壁529、第二接合面527共同形成一环形的阶梯部。所述连接部54中部设有一连通收容部52的圆槽的狭槽540。连接部54在该狭槽540两侧部各设有一连通狭槽540的定位槽5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25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眼镜刷
- 下一篇: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的能量产生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