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资源调度方法、基站控制器、终端及资源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8424.8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0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王小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22 | 分类号: | H04Q7/22;H04L1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 调度 方法 基站 控制器 终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简称MBMS)的资源调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基站控制器及终端,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MBMS业务资源调度的基站控制器及终端。
背景技术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单频网(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简称MBSFN)技术,为增强的MBMS技术。MBSFN模式下,所有相邻基站同步发射相同的无线信号,终端可以将来自于不同基站的信号视为多径信号,对多径信号进行空中信号合并,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增益,从而改善了信号的接收效果。
但当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Universal Terrestrail 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UTRAN)为某个MBMS业务,如某个电视频道,采用MBSFN方式发射时,需要为该业务配置专门的扰码,这个扰码和该业务有关,即,不同小区发送相同的电视频道信号时,需采用相同的扰码,这样才能保证终端能够对这些信号进行合并。因此,UTRAN需要规划与业务相关的扰码,且保证该与相关的扰码区别于小区扰码,这样就会向运营商提出新的网规网优要求,增加了设计难度和成本需求。
现有技术中,针对MBMS业务采用码片合并。具体为:不同小区在向终端发送相同的电视频道信号时,仍然采用各自小区的扰码对这个电视频道信号进行加扰。当某个终端接受到来自不同小区的电视频道信号时,虽然经过加扰后的电视频道信号的无线信号不同,但由于UE采用码片合并的方式,即采 用多小区联合检测方法,将接收到的多个小区的电视频道进行码片级的合并,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增益,从而改善了信号的接收效果。每个相邻小区有一个唯一的相邻小区标识,包括多个S-CCPCH信道。当某个MBMS业务需要进行码片合并时,向承载有该MBMS业务的若干条S-CCPCH物理信道指明码片合并方式,终端收到这个信息后,对感兴趣的MBMS业务,终端接收本小区和若干个支持该业务的相邻小区中承载该MBMS业务的S-CCPCH的配置信息,进行连续的码片合并。
该技术对于承载同一个MBMS业务的S-CCPCH的调度,一旦确定了承载该业务的若干个小区,则在上述消息中进行指示,直到发送下次消息之前,要求这些小区对该业务的承载都是不变的。即,终端在此期间,根据本小区和邻小区承载MBMS业务的S-CCPCH的调度信息,连续地和相邻小区进行码片合并。然而,在实际中,不同的相邻小区,对于同一个MBMS业务,由于资源调度需求的不同,在上述消息下次发送之前,承载情况已发生变化。例如,一个商场的购物信息业务,在商场中(本小区)的该MBMS业务的调度周期可以很短,商场中的移动用户频繁地接收到这个购物信息并不反感,而在商场的附近小区(相邻小区)的该MBMS业务的调度周期应该比较长,否则移动用户很反感经常收到此类带广告性质的购物信息。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技术中的码片合并技术,要求在上次控制信息发送结束后,到下次控制信息发送前,不同小区对于同一MBMS业务的承载情况必须始终是一致的,终端连续地对这些小区进行码片合并。该技术缺乏不连续调度相邻小区S-CCPCH(用于码片合并)的机制,不能适应同一个MBMS业务在不同小区不连续调度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MBMS业务的资源调度方法,以适应同一个MBMS业务在不同小区不连续调度时的码片合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基站控制器,用于生成并下发包含有所述本小区及所述邻小区的标识以及各小区对应的所述重复周期信息的资源调度列表。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是提供一种终端,用于根据接收的资源调度列表在相应时段对相应邻小区的MBMS信息进行码片合并。
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MBMS业务的资源调度系统,以适应同一个MBMS业务在不同小区不连续调度时的码片合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84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LED照明灯散热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直流电弧炉